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专场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2014-06-30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森林狼 点击:

  小学数学专场活动心得体会

3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这届活动的主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走进大师们的课堂,犹如出风拂面,让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觉名师们的课堂就是那样简约而又新颖。全国着名特级教师徐长青那诙谐幽默的京派教学,王凌沉稳的苏派教学,以及有气场的特级教师周卫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徐长青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烙饼中的数学》,课堂上,他那幽默、风趣而又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研究数学。于是,在烙饼问题中,让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烙饼香与数学味。

一、精心的课堂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为突出课标中关于数学思考目标而安排的渗透数学思想的一个载体。本节课旨在体现优化数学思想,而徐老师的精心设计更堪称优化。

上课伊始,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故意创设一个裁练习纸和发放练习纸的环节,看似漫不经心,实际启人深省。这两个问题,从情景材料看是生活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却是经典的数学问题,当学生自己得出“节省时间”的优化方法时,教师再水到渠成地出示华罗庚的两名话,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优化思想,形成深刻的印记。

二、深刻的数学思考。

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课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什么样的素质。“烙饼问题”绝对不是让学生学会怎么烙饼,而是以此为例,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的同时,渗透统筹优化的数学思想,这就是素质。

烙饼中的数学,最关键的是三张饼的烙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当学生出现了12分钟和9分钟两种答案时,徐老师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以老师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关注学生的感受,抓住主要矛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9分钟烙三张饼比12分钟烙同样张更为优化。这个环节,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注重让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使之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更关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考,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强,效果好。

三、明晰的教学目标。

大简至美,数学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几道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此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课堂中,徐老师始终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张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觉应用。所以,他们烙的不是饼,而是一种方法。例如,探索了3张饼的最佳方法,在讨论烙5张饼时,学生通过观察黑板上面的数据,很快想到把5张分成2张和3张进行思考,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

四、和谐的课堂氛围。

徐老师的课堂总是欢乐的,这种欢乐首先表现在他的语言,来自天津卫的他,语言里自然地带着一丝相声演员的诙谐逗趣,引人入胜。比如,在让学生上台演示烙2个饼的过程时,学生没有把“饼”带上来,于是他因势利导地说,“忘带饼了,没事,我们就来翻你这张小肉饼吧!” ,他要求学生做动作配声音,于是在老师的手当锅时,老师的一声“锅来了”,配上学生的“饼来了” “嗤啦,三分钟,再翻过来,嗤啦,3分钟”。这一过程,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真知,学生学得精精有味。烙三张饼时,徐老师借用了“借一张”、“等一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演示,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如何“交替烙”,既突破了难点,又让课堂妙趣横生,整个课堂灵动十足!

  [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党员工作计划专题]   [入党资料专题]   [情况说明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fw/xd/112424.html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专场活动心得体会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