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时间:2013-07-1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三课时 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材分析: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仇希贤曲。歌曲由作曲家瞿希资创作于1957年,发表与1958年《儿童音乐》创刊号。曾获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作品一等奖。这首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的叙事性儿童歌曲,曲调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感情真挚、富于口语化.深受少年儿童喜。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2.能够以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3.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深化对歌曲内涵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初听音乐,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师:你听到这首歌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特别悲伤、伤感、非常优美等。

师: “妈妈”用歌声讲了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放音乐,学生陶醉的聆听歌曲。)

师:谁想说说?

生1(争先举手):在讲有地主的时候的事情。

生2:在讲“妈妈”小时候的艰苦生活。

生3:讲“妈妈”多么不容易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曲通过舒缓悠扬的旋律交待了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场景,歌曲还通过沉缓、叹息的音调以“妈妈”的口吻叙述了过去旧时代的艰苦生活和母亲经历的苦难。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请你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分为几段?

(再次聆听,学生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为歌曲分段落。)

师:分为几段?为什么?谁想说说?

生1:分为三段第一段说的是“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

生2:第二段描述“妈妈”在过去的艰苦生活。

生3:第三段好像跟第一段差不多。

师:你们真的是太棒了!我不得不为你们竖起大拇指!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第一段:描述了在晚上我们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第二段:“妈妈”讲述在旧社会时期艰辛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第一段“妈妈”讲故事的场景。

2.教师范唱

师:这么好听的一首歌你来听听我唱的怎么样好吗?(好。)

(教师有感情范唱。)

师:你们觉得我唱的怎么样?谁想说说?

生:挺好的。

生3:唱的特别美、特别陶醉等。

3.熟悉歌曲

师:你们想不想唱一唱?(想)那我们先一起轻轻的哼一哼。(放音乐)小胸脯挺起来,注意用上气。

(学生哼唱,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唱的还不错,如果气息均匀一些会更好听。让我们用“a”再来试一试,好吗?(好。)注意保持“a”的口型,小手放到你的腰上,注意气息保持。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美,我都陶醉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好吗?(好)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四、处理歌曲

1.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一段亲切、平和的情绪。

师:下面我来把第一段分别演唱两遍,你们来听听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适合我们歌曲的风格?

(教师分别用中速、快速两种速度演唱,让学生感受不同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学生仔细聆听,然后选择适合叙事故事的一种。

2.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二段悲愤、凄楚的情绪。

师:你们唱的非常好。我们听听第二段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放第二段音乐)

生:感觉有点悲伤、愤怒、凄惨等。

师:你们来听听用哪种声音和情绪更适合第二段的演唱?

(教师采用不同声音及速度演唱第二段。)

乐句。)

3.结尾三句渐弱的处理

师:在我们整首歌中,出现了很多力度记号。咱们比比看谁的观察力最强,找找我们的谱子里都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生:有f mf p mp pp 。

师:他们分别表示——

生:强、中强、弱、中弱、很弱。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的最后三句,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旋律一样。

师:除了这些共同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开头都有力度记号。

师:那你们看看这三句我们应该怎么唱?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弱。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三句力度上是从f —mf —pp,就是越来越弱。那我们试着唱唱这三句好吗?

生:好。

五、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的第三段其实就是重复了第一段的旋律,那么我们来一块合作演唱这首歌曲。我们这一组来演唱第一段和第三段,这一组演唱我们的第二段。我看看你们的合作怎么样?

第7课 多趣的夏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小灯笼》、《让我们荡起双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和《雷鸣闪电波尔卡》、钢琴曲《前奏曲》中《滴》A部分,学生能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3、通过多声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协调能力、加深学生对多声节奏的感受与表达,并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通力协调,完成自己所担任的声部的朗诵与拍击。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提高学生在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

教学目标: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感受音乐。

2、教师语言导入:“同学们,夏天来了,你们能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画笔描绘出来吗?”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完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心目中的夏天。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学生随录音跟唱,体验旋律内涵的美感,尽情感受夏天的美好。过度语:师:“想知道异国他乡的夏天吗?”播放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听完后,请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描绘一下歌曲中德国的夏天趣景。

3、播放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在书中标出乐句结aabb(4+4+4+4)

4、播放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请学生随着音乐拍出歌曲节拍即: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如:拍腿|跺脚、拍腿、拍腿、拍腿|。

5、学唱歌曲。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夏天风趣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情绪与状态。

6、歌曲中b句的开头是个大跳,学生不易唱准,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初唱时借助1——6音的手号位置来帮助演唱,演唱时声音位置要平稳,要唱得连贯统一。歌曲中的弱起小节是个难点,教师可在演唱歌曲之前进行该节奏的朗读练习,并请学生做好每个乐句间的换气。歌曲中弱起的歌词要唱得清楚、轻巧;其余三拍的歌词要唱得风趣有弹性。 演唱歌曲时可辅以手拍节拍为歌曲伴奏。

7、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前运用段落反复记号朗读歌词。

8、用敲击乐器伴奏。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打击乐器,自己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教学目标: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灯笼》、《让我们荡起双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1、听赏歌曲。请问“你是否听过此曲?在什么地方听过?

2、播放故事片《祖国的朵》片段,简介故事情节。此片描写的是两个小学生在老师和少先队的教育培养下,养成集体主义精神的经过。故事发生在北京。在某小学五年级甲班,江林和杨永丽是班里最后两个没有成为少先队员的孩子。在“六•一”儿童节和志愿军的联欢会上,少先队中队长梁惠明受到志愿军叔叔讲的故事的启发,她决定按志愿军叔叔的教导去多多关心帮助他人。辅导员及时启发孩子们,给了她们鼓励。大伙儿帮助烫伤脚的杨永丽补课,照顾江林生病的母亲。江林和杨永丽很受感动,他们积极要求进步,检讨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努力学习,热心助人。最后,江林和杨永丽终于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少先队这个大集体的一员。

3、复听歌曲,体验旋律内涵的美感。

4、学唱歌曲。

5、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让我们荡起双浆》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6、在第一环节的反复听和做的过程中,旋律在学生脑海中印象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后,直接轻声听唱歌曲。并仔细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7、歌曲中的演唱要唱出有连线与没连线的区别,就像演奏乐器中的断奏与连奏。

8、演唱时,提醒学生歌曲中的换气记号要准确的做到。

9、第一段与第二、三段的演唱要有情绪上的对比演唱。如:第一段描写的夏天的北海公园美丽、凉爽的情景,演唱情绪是欢快活泼的;第二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们来到公园的喜悦心情,演唱情绪是热情、激动的;第三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自言自语的轻松心情,演唱情绪是从叙述到欢快活泼。

10、最后全班优美、热情地演唱歌曲,尽情地表达划船游玩的欢乐景象。

11、简介歌曲创作背景。《让我们荡起双浆》是新中国第一部少年儿童题材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其中的词作者就是乔羽,而歌词中描写的场景则是北海公园。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小灯笼》

教学目标: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灯笼》,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读读、拍拍节奏。 学生听A段音乐做拍手、拍腿、拍腿的三拍子动作,听到B段做双臂举起左右摆动的动作(每小节摆一次)。可以听音乐反复做三次。 听音乐,学生边做上边动作边有节奏地念歌词。可以反复做两次。

2、听唱歌曲。 播放课件《小灯笼》,师生轻声跟唱歌曲。注意:提示学生在转调处把A段最后一个音的音高记住,因为B段第一个音的音高与它是同一个音。 歌曲A 段的演唱可以这样处理:每个乐句的前两小节做跳音演唱,后两小节来个大连线演唱。

3、唱唱、动动。熟唱歌曲后请学生分小组创设夏夜情景进行表演唱。

第四课时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和《雷鸣闪电波尔卡》、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A部分,学生能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教学过程: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 a作品简介:“夏”的第三乐章是一个急板乐段,作曲家在此处的题诗为:“天空电闪雷鸣,冰雹打落了玉米和谷子,毁坏了庄稼。”在作曲家的笔下夏天就是这样一种令人庸倦疲惫、充溢着一种抑郁与不安氛围的乐章。 b 欣赏全曲。欣赏音乐时学生可用身体随音乐轻轻地摆动,充分感受音乐,也可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c复听全曲,启发学生谈对音乐的感受: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d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表示你听到的音乐意象。 微微的亲轻 雷雨中的冰雹 盛夏的闷热 (答案:雷雨中的冰雹)

2、管弦乐曲《雷鸣闪电波尔卡》 a《雷鸣闪电波尔卡》这只曲子创作于1868年初,编为作品324号。它以活泼而略带紧张的曲调,对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遇到电闪雷鸣,却不减舞性兴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 b动作感受音乐。在快速进行的乐曲中,不时地出现用定音鼓表现出的雷鸣声和用铜拨的声响来表示的闪电,请你用适当的动作表示出你听到这两种乐器声。

3、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A部分 a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创作于1838年。肖邦在这首前奏曲中,形象化地使用了一个固定的单音,它伴以单调的节奏型,好象是对有节奏的雨滴声的描绘。这首前奏曲的音乐形象虽然比较单一,但它依然有许多细腻的变化。乐曲的开始部分十分抒情,歌唱性的旋律伴随着悠悠自如的“雨滴”声,仿佛是从朦胧的雨中传来的田园牧歌: b听听乐曲是怎样表现雨滴的? c请用自制乐器的敲击来表现曲中的雨滴声。 d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创作的故事。 e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创作于1838年。当时肖邦正在地中海马尔岛疗养。关于它的创作有这样一段传闻:1838年,活跃在巴黎乐坛上的肖邦,由于肺病的恶化,经女友乔治•桑的安排,千里迢迢地来到四季如春的地中海马尔岛。由于肖邦的病情和乔治•桑的衣着打扮,使他们在租房问题上发生了困难。后来乔治•桑四处奔走,勉强借到一座山殿之中的古老寺院。寺院中不但毫无设备,而且漏雨,简直不能住人。因为寺院十分寒冷,买东西也不方便,所以,肖邦的养病得到了相反的效果。有一天,乔治•桑上街买东西,恰巧下了大雨,迟迟不能回来。肖邦躺在家中既寂寞又惧怕。正在这时,房间又漏雨,滴滴答答令人心烦。肖邦在不耐烦之中,起身写作,一口气完成了这首著名的前奏曲。

第五课时 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通过多声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协调能力、加深学生对多声节奏的感受与表达,并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通力协调,完成自己所担任的声部的朗诵与拍击。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提高学生在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难点: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多声节奏游戏

1、学习多声节奏。教师先组织学生拍出多声节奏。如:第一遍拍出节奏;第二遍根据节奏念“绕口令”;每个声部均如此。要求全班同学一起拍出或念出所有声部的节奏和“绕口令”。 2、分组练习。教师按组分配各声部节奏和“绕口令”。七个小组分成七个声部,各小组的学生边拍节奏边念词,发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精神,会拍的学生教不会拍的学生,整齐地练好自己的声部。

3、汇报学习。教师请各小组汇报练习情况,好的地方如:节奏准确,朗读整齐要表扬,并继续巩固。不足的地方“节拍不稳,有点赶”要继续练习,调整状态。

4、协调练习。先请一、二个声部的学生同时拍手念词,相互协调,节拍要稳。注意速度的把握:教师应给出统一的指挥速度。练整齐后依次加入三声部、四声部、五声部、六声部、七声部,要求各声部配合默契,层次错落有序,活而不乱。

5、展示表演。请七组学生准确地按节奏朗诵并拍手,自己聆听,感受。全班进行三次表演:第一遍漫速,第二遍中速,第三遍快速。表演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欣赏此曲是作为这一课的活动调节,乐曲中的速度变化较大,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随着音乐速度的渐快、渐慢、突快、突慢尽情的律动。

第8课 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共有一个幸福的家》《侗家儿童多快乐》,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唱好二声部,知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意境,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彝族而听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了解彝族的音乐风格,知道乐曲主要使用do、 mi、 sol三个音组成。

3、通过学习,在演唱中能处理好合唱的协调,能创作律动表现歌曲的情感。

4、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将《阿细跳月》、《转圆圈》对比,进行音乐文化扩展与渗透。通过学唱和欣赏哪个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共有一个幸福的家》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唱好二声部,知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引出中华大家庭话题,大家讨论多媒体显示:中国地图,56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分配,演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如:新疆的冬不拉,蒙古的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等。提问:你们还知道那些民族的特色?(学生自由交流)

2、新授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1)播放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谈感受:听了歌曲后你有什么感想?(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2)跟琴哼唱歌曲旋律,分析歌曲的结构,学生分组活动后用图形表示表示出来。(ABA)

3、重点练习难点节奏:“ XX X ? ”、“ X X X X X ? ” (引导学生用的语言创作这些节奏)

4、 4、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感受歌词所表达的内涵。 思考:歌词中出现了几个民族?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方吗?(介绍相关的资料)

5、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教师及时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注意切分音、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唱法)新-课- 标-第 -一-网

6、在熟唱歌曲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a、演唱形式的处理:A 齐唱——B 领唱——A 齐唱 b、演唱情感的处理: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感演唱歌曲。

7、教学扩展

(1)分组为17——24小节分别创编出表现不同民族的歌词(要求按17——24小节原有的节奏创作,鼓励创作的与别人的不一样。)

(2)汇报各组创编的歌词,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根据学生创编的歌词,教师示范几段民族舞蹈动作,大家一起来学习)

(3)放歌曲录音,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跳着各民族的舞蹈,载歌载舞的表现歌曲。

(4)欣赏几首民族大团结的歌曲,如《爱我中华》等

(5)谈感受:大家谈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侗家儿童多快乐》,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唱好二声部,知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唱好二声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学生排成两排,有节奏的模仿火车的动作,踩着节奏进课室

2、导入课题 播放多媒体,在歌曲音乐的背景下展示侗族的风情、服饰、歌舞等。 讨论交流:a、侗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b、侗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c、那里的儿童过着怎样的生活?

3、新授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1)播放歌曲,完整的欣赏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特点

(3)跟琴哼唱歌曲旋律,(先练一声部),重点联系0 X XX ∣ X X ∣ X X 0 X ∣ X XX ∣ X 0 ‖部分,指导学生唱好休止符的停顿。

(4)识谱视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

A、先找出这首曲子用了哪几个音?(1、2、3、5、6),巩固五声音阶的知识。

B、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歌谱)

C、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先用小乐器吹奏再唱,这样可以解决音准)老师先示范演唱一声部,学生和二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示范一遍,给学生建立一个和声的概念。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教育学生要做文明礼貌的孩子。

(6)完整的听唱歌曲,处理好合唱部分声音的和谐。(尽量的指导学生轻声演唱,避免喊唱) 4、教学扩展

(1)多媒体展示“侗族大歌”在各种场合的表演,感受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多媒体展示侗族的舞蹈,教师示范后,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跳起来,吹起来。

(3)提问:你们还会哪些民族的歌舞,给大家表演一下。

(4)大家再次唱起《共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转圆圈》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将《阿细跳月》、《转圆圈》对比,进行音乐文化扩展与渗透。通过学唱和欣赏哪个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歌曲教学着重于歌曲意境的表现,注意力度,适度,记号.

2、体会我国各民族的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歌曲采用变换拍子,歌唱时要注意拍子,并要唱好倚音与反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两节课所学的内容,体会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丰富多彩 。(用多媒体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及其歌舞,导入彝族支系——撒尼族的相关文化及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新授歌曲《转圆圈》

1、播放歌曲录音,听后谈谈感受(主要是歌曲的意境)

2、指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多媒体显示歌谱,根据每一句的情绪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讨论:

(1)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回答:do 、 mi、 sol ,教师可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2)分析各个乐句所表达的意境。

(3)找出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并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3、视唱歌谱

(1)分乐句学唱歌谱,要求学生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知道旋律的走向,帮助解决音高的演唱。

(2)巩固音乐知识: 延长音记号、反复记号、倚音、力度记号等(多媒体显示这些音乐记号的相关知识及演唱方法,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生活中的声音来表示这些记号)

(3)解决2/4、3/4拍号。引导学生找出变化拍子部分并视唱讨论:2/4、3/4拍使音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回答:拍号、旋律音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彝族歌曲的舞蹈性。)

(4)分声部学唱歌谱。(可先用小乐器吹(弹)奏,再来合唱)

4、小组活动:(1)请两组合作,共同用do 、 mi 、 sol 三个音创作几组和声(2)大家唱一唱合作的成果,谈谈感受,教师随时指导纠正 5、歌曲处理,指导学生按歌谱中的音乐记号演唱。(1)第一乐段:这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意境,应该怎样处理?(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力度) (2)第二乐段:如何表现彝族同胞召唤伙伴加如舞蹈队伍的喜悦心情?(指导学生处理好变化拍子带来的节奏变化“X • X | X X X ” → “X X X X X”) (3)后面三个乐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如何才能唱好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欢乐心情?(指导学生唱好倚音和反复记号,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完整的演唱歌曲

1、在钢琴伴奏下分声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创作律动表现歌曲。

3、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围成圆圈唱起来,跳起来。

第四课时 欣赏《阿细跳月》

一、欣赏《阿细跳月》 (多媒体播放彝族传统舞会“跳月”的场面)

1、导入欣赏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播放乐曲,学生初次欣赏。提问:(1)乐曲的演奏形式是独奏还是合奏?(回答:合奏) (2)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回答:有高音笛、低音笛、大小三弦)

2、复听乐曲 提问:乐曲的旋律由哪几个音组成?旋律有和特点?(回答:旋律主要由 5、1、3三个音组成,旋律在不断的反复。) 思考:在旋律特点上《阿细跳月》与《转圆圈》进行比较教师归纳小结:两首曲子都有较强的舞蹈性,《阿细跳月》欢快活泼,《转圆圈》柔美抒情,《阿细跳月》是5/4拍子,《转圆圈》是2/4 、3/4拍子,它们的旋律都是以5、3、1为主音 。

3、分段欣赏,对乐曲作进一步的感受。 (1)出示音乐主题,学生模仿老师哼唱。讨论:请学生能将《阿细跳月》的主要特点归纳出来吗? 老师小结:旋律主要由5、3、1三个音组成,每句的句末相同

4、再次欣赏《阿细跳月》 教师首先示范“跳月的舞蹈动作让同学们欣赏,然后在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集体跳起来。

5、播放音乐,学生再次唱起《转圆圈》,感受彝族歌曲的热情、欢乐\

二、课堂小结:教育学生学习、继承祖国的传统音乐艺术,并使其发扬光大。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岁音乐“跳月”出课室,在欢快的歌曲中结束课)

  [中国大学排名]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计划专题]   [诗词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iaoan/yinlejiaoan/61856.html
本文标题: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