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留学| 校园| 作文| 范文| 论文| 教案| 课件| 试题| 专题| 教学反思|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人物 > 胡适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

胡适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

时间:2014-06-10 01:14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森林狼   点击:次  

【摘要】:胡适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父亲胡传(公元1841 年——1895年)21 岁考中秀才,后为官。 47 岁时才与胡适母结婚,母其时年仅17 岁。

胡适(公元1891 年—1962 年)安徽绩溪人。

1910 年赴美先人康乃尔大学学农科,后转哥伦比亚大学专修哲学。1917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胡适早年提倡新文化运动,与李大钊等人编辑过《新青年》,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 年移居美国,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胡适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父亲胡传(公元1841 年——1895年)21 岁考中秀才,后为官。 47 岁时才与胡适母结婚,母其时年仅17 岁。胡传婚后得一子,老年得子自是欣喜若狂。胡传子,但更重视教子。他在公余时,亲自制作了一些红纸方字块,教他们母子认字。胡适不到3岁开始认字,4 岁进私塾正式念书时已识字千余。胡父要求儿子认字,同时也给儿子讲字,说明其字的含义。胡传还亲自给儿子编写了两本教材,一本是《学为人诗》,是一本四言韵文。讲的是做人的道理;一部是《原学》,也是四言韵文,是一部略述哲理的书。

胡传仰儒家思想,特别是宋儒的思想。因此胡适从小受君臣父子、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终其一生。胡适同时又是一个无神论者,胡适年幼时生活在封建迷信统治的环境里,但他却因父亲的教育而在11~12岁时已成了一个无神论者。胡传54岁便逝去,留下遗瞩,要求儿子“努力读书上进”。

胡传的妻子当时年仅23岁,年轻守寡,膝下仅此一子,但她严守丈夫遗愿,对儿子严格要求,决不存丝毫姑息娇纵之情。

胡母为了让儿子学习好,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她给教师的学费比一般人高出几倍,她并且还向教师提出教法的要求。

胡母对儿子更是严格要求,每天天明,她便唤醒儿子,披衣坐在床上,让儿子回忆头天犯过什么错误,说过什么错话,儿子反省以后,如果有错便要向母亲承认错误并表示了悔改,才能下床梳洗。胡适洗毕立即背起书包去学校早读,有时去得太早,教师还没有到,他只能在门口等待。读完了早课才回家吃早饭,然后再去上学。每天如此,9年如一日。

胡母对儿子的品德方面的要求,有时是严到不应有的程度,比如犯了大错,儿子不但要受到体罚,而且还不准哭出声音,在封建社会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说,大环境如此,体罚尚能有效。现在社会不同了,大环境变了,体罚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很小的孩子也懂,因此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无用,还可能引出预想不到的恶果,是绝不可取的。

胡适的父亲死得早,母亲不能不充当“严父”和“严师”的角色,实际上胡母是一位温厚善良的人,从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她嫁到胡家,和丈夫前妻的儿子、媳妇、孙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是一个难处的大家庭。在家中,每遇矛盾,她总是心平气和调解,对自己儿子总是教导他“忍让”。胡适成年后曾回忆说:“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母年轻守寡,仅有一子相伴,但她深明大义,不因儿女之情影响儿子前途,胡适年仅14岁,胡母便送他远离家乡


上一篇:胡适:有了“党化”必定没有“教育”


下一篇:胡适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iaoyurenwu/108493.html

本文标题:胡适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