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

  • 浏览:
  • |
  • 更新:
  • |
  • 分享: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谓源远流长,但那主要是针对它所涉及的教学媒体而言的。人们真正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并围绕它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则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当然它有一个孕育期和生长期,那至多也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概念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实践领域

  1.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是教育实践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它是应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手段和方法来分析、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一个领域。它是按照系统方法的操作程序来解决教学问题的,即按照鉴定需求、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技术流程,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关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在这个系统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种相关理论和分析、处理技术(如需求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评价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等)的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整个系统与过程中的部分因素已经确定。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按照系统方法的线性过程来操作,往往是一个非线性化操作过程,起点亦不同。在有些情况下,需求已经确定,甚至传播教育息的手段亦已经确定。例如远程教学中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学校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只须根据已知的条件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设计、开发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在长期的教育技术实践和应用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较定型的教学模式。如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以技术来命名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以教育技术学理论与方法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如果离开了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和应用,只是一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则不能说是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应用了对过程的教学设计理论,而技术手段的应用是第二位的。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加以区别。例如远程教育,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方法,其理论称为远程教育学,它是教育实践的一个领域,但不是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一个方面。如果是应用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远程教学则属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一个方面。当然其中有些交叉,但不能混为一谈。此外还应指出,这4种教学模式无论是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或远程教育等各类教育中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有选择地综合使用,或以一种教学模式为主其它模式配合使用,不能机械地认为学校教育只能使用集体教学模式,远程教育只能使用个别化教学模式。如果这样来理解就有点形而上学了。这4种模式是教育技术在教学模式中应用的概括。教育技术学在实践中应用还有其他方面,如课程开发的应用、教学媒体的开发应用、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教学各环节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各个方面。由于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包含了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技术学特点,因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的欢迎,但它不是高于或替代了其它教育分支学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各有所长。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来说,应从其它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吸取营养,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学科性质

  1. 对于教育技术学的归属问题,国内外教育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

    1. 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梁。

    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 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4. 此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课程设置

  1. 学科:教育学二级学科

    门类:教育学类/计算机类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这里是指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

    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电子模拟电路、数字模拟电路、计算机文化基础、C程序语言、VB设计、网页三剑客、动态网站建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现代远程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影视艺术、premiere影视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微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辅助教育、企业培训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摄影摄像、校园网建设与维护、机器人设计、教育心理学。

    方向主要有:教育信息化、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教育应用、企业绩效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影视媒体编辑等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教育实习(选)、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技能训练等,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培养行动计划,开展各种设计、实践活动 。

    修业年限:四年(本科)

    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理学学士

    (注: 不同学校根据其培养方向不同,开设的课程及授予的学位也不同,以上信息来源于网上,仅供参考)

培养目标

  1. 根据不同高校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时招录的生源文理科情况不同,每个高校培养目标也不一样,大致培养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企业员工培训、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1]

    2.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学校教育技术系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管理工作;各省市、区县电教馆(站)主要从事电教管理、课题研究、教育息化建设("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教育等等)相关工作;

    3.部委机关、部队、厂矿企业、外资企业的宣传部、教育部门,特别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是一个新的工作热点;

    4.中小学校、教育机构、职业技术学校等主要是电教管理、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育课等;

    5.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站、视频网络公司、教育机构,从事教育节目制作与摄影摄像工作;

    6.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7.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远程教育、校园网(包括中小企业单位的网站)的资源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8.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电视台、影视后期公司、各类制造业、服务业等各类企业从事影视特效工作。

    9.视频公司、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各类事业单位从事影片特效、影片剪辑、摄影摄像、记者等工作。

    10.从事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出版社编辑、多媒体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公司从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制作等工作。

    11. 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及相关工作。

    12. 各类中小学从事通用技术教师或者各类职业技术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1. 1.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1]

    2. 培养适应新世纪的综合的息素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4.具备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常用软件熟练应用的能力以及影视编辑制作的能力;

    5.具备计算机硬件、局域网等小型网络维护的能力;

    6.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7.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院校排名

  1.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师范大学
    A+
    1
    江西师范大学
    A
    11
    湖南师范大学
    A
    2
    西北师范大学
    A
    7
    华南师范大学
    A
    12
    河南师范大学
    A
    3
    南京师范大学
    A
    8
    华东师范大学
    A+
    3
    四川师范大学
    A
    4
    西南大学
    A
    9
    曲阜师范大学
    A
            
    5
    山东师范大学
    A
    10
    浙江师范大学
    A
            
    B+等(21个):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聊城大学
    B等(21个):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渤海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