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安娜·卡列尼娜、海丝特·白兰、简·爱形象之比较

时间:2013-05-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安娜·卡列尼娜、海丝特·白兰、简·爱形象之比较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文明也是基督教文明。也许是基督教的原罪观念,也许是天人抗衡斗争的结果,也许是发达的纯粹思辩导致的高度自觉,西方人在精神深处对矛盾理解和对人类自身理解充满痛苦悲剧色彩。自然,这种鲜明的特征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女主人公身上。人物命运的悲剧意识往往浸润着西方文化中悲天悯人的基督教思想意识。

    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它的黄金时代;同时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妇女解放运动拉开序幕。随之而来的是,文学作品里出现不少“新女性”群像:美国作家奥斯丁笔下的伊丽莎白、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后面简称安娜)、美国作家霍桑笔下的海丝特·白兰(后面简称白兰)等等。这些时代的新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大胆追求纯洁幸福的爱情生活,并使自己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大写的人。新旧社会文化意识的植变,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本文突出简·爱在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并且将她与安娜、白兰形象相比较,评述她们的命运史.分析命运结局不同的原因,从中探索各自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人类生存意义以及基督教思想意识在人物的生命意识里注入某种程度的悲剧意蕴。

    生存方式:三位女性的命运史

    封建、神权、禁欲主义的文明,曾一度使人性遭到致命的压抑。而人的“原欲”不会轻易泯灭。因为人性是与大自然和谐的东西。十九世纪的英国、俄国、美国都以不同发展程度进人机器文明的资本主义时代。社会新与旧的文化意识处于强烈冲突之中。人文主义、个性解放思潮唤醒蜚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原欲”。“原欲”的释放,给人类带来永恒命题的思考:灵与肉的冲突、原欲与文明的冲突等。同一世纪不同国度的三位作家托尔斯泰(俄国)、霍桑(美国)、夏洛蒂·勃朗特(英国),他们以独特的眼光、敏感的社会知觉、加上自己个人经历的浓郁感情色彩,为我们塑造三位耀人炫目的新女性:安娜、白兰、简·爱。时代的经济变革与文化意识的遭变,她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然而,作家们并不局限于描述她们的爱情生活,而是着重从女性曲折的命运寻求人类生存的意义。以下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三位女性的命运史。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5240.html
本文标题:安娜·卡列尼娜、海丝特·白兰、简·爱形象之比较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