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浅论中国近现代史

时间:2013-05-0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浅论中国近现代史

    近代或现代世界历史舞台的主旋律无论是社会革命或技术革命最终的目的都是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1840年,当鸦片战争的枪炮轰开中国古老的大门时,不管我们有没有准备,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现代化问题成为中华民族不能回避的现实。翻开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我们会发现,它既是一部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而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现代化。

    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是外源式的,这就意味着中国自身内部推动现代化的因素软弱,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压力形成为主要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激烈动荡,围绕现代化道路和建设模式上个社会阶级、阶层展开了激烈斗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正是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的。因此,我们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线,既可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又能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一、什么是现代化以及中国外源式现代化道路的开端

    什么是现代化呢?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早在1933年7月,中国《申报月刊》就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发表文章,探讨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道路。国际上系统研究“现代化”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开始,但至今国内外学术界人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现代化”成为人们熟知的概念,但也成为最具歧异性一个概念。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把国内外学者关于现代化的含义或定义的解说归纳为四种说法:(1)现代化即工业化;(2)现代化是经济落后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进程:(3)现代化是科学技术促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形式。(4)现代化时有别于古代、中世纪的一种文明形式。罗荣渠先生是国内研究现代化的权威,他对“现代化”定义提出了一下界定:“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异常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是工业注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以其深刻的响应变化。狭义的说,就是落后国家“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罗先生定义的中心是“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实现作为现代化完成的一个主要标志”即现代化的中心就是工业化。这些定义和界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此类定义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未能从真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合因果必然性上揭示现代化出现的前因后果,未能指明现代化在整个人类社会进化和人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

    到底该如何认识“现代化”?我们认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人类社会进化三阶段说为我们科学的界定现代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马克思在这段论述中所说的“现代社会”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社会,作为“第二大阶段”的“现代社会”就涵盖着人们所说的整个现代化过程,其基本内涵就是:在人的生产能力层面上,摆脱手工劳动的小生产的局限,代之以社会化的大生产,并从机械化大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和高度人性化的生产迈进。在经济交换关系层面上,突破自然经济的局限,代之以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直至全球化的地球村交换。在人际交往关系和个性发展层面上,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束缚,实现物的依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

    概而言之,现代化是不仅仅指的是从大航路开辟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本质上它不是一个时间概念。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根本特征在于人们的生产能力突破了小生产和自然经济的局限,出现了足够的剩余和普遍的交换,生产和交换的形态表现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人们在制度的设定和思想观念上的核心价值观表现在平等、自由、进步,与小生产状态下的价值观念截然不同。要知道,在古代,不论西方还是中国,人们都相人分高低贵贱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有人会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那时也不会有进步的概念,没有人认为将来会比现在好,就拿中国古代人来说,他们总是慨叹世风日下,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上古的“三代”,所有的朝代至少在口头上都宜称自己的追求目标是要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

    现代化作为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全世界而言,现代化发端于16世纪的西欧。西方的英、法、德、意等国首先跨人人类历史现代化发展阶段。就以何种方式跨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门槛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类是内源式的。这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的道路,一类是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这是由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

    外源的现代化,特别是发生在欠发达国家的晚近的现代化,都是一种被迫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开端既是如此。由鸦片战争开始的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改变了中国自然发展的过程。随着殖民者枪炮而来新生产力要素的出现,使传统的阶级构造发生变化,新的政治力量向封建统治阶级的传统政治力量挑战。西学东渐冲击和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在东西方文化碰掩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暴露出其不合近世潮流的破绽。这样随着殖民者现代文明的传入,两千多年连贯而稳定的制度架构难以抵挡频频到来的亡国灭种的危难。这样在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下,在屈辱和对殖民者文明程度的羡慕中,中国被迫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二、现代化的前提

    中国外源式的现代化这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必然会区分为两个阶段,即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和现代化建设阶段,这两大阶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获得革命的胜利;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中国革命,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只有这样才能谈及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这样,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两大目标。我们知道现代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在本质上区别于以人的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封建社会。反封建是中国革命内在的要求。由于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中国革命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这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殖民者的本性和所作所为决定的。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42619.html
本文标题:浅论中国近现代史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