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元代杂剧二论

时间:2013-05-2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元代杂剧二论

    “二论”为《论元代悲剧》和《论元杂剧现实主义精神的诸特征》。要点如下。

    《论元代悲剧》为感理论界多倾注于西方文论中悲剧概念的领会探讨,而对悲剧的艺术实践、特别是中国悲剧的民族特点的研究比较忽视,故主要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元代的悲剧。此“论”共分八节。

    一、导言:概括说明元代悲剧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及研究元代悲剧的必要性。

    二、多姿多态的元代悲剧:瞰了元代悲剧的丰富多样性。元代历史悲剧的三种类型:忠实的历史悲剧、改造的历史悲剧和翻案的历史悲剧。

    三、元代悲剧的创作思想:元代悲剧创作思想的总概括。《汉官秋》、《窦峨冤》、《赵氏孤儿)思想意义的概括评述。《哭存奉》、《豫让吞炭》二剧复杂思想的简单分析。

    四、元代的命运悲剧:元代命运悲剧产生的时代根a。把马致远的《荐福碑》放到元代命运悲剧的创作中和作家变化着的创作历程中来考察,该剧是作者理想幻灭后的激愤之作,它的主要倾向是发泄读书人的不平之气,而不是宜扬宿命论。剧中的龙神并没有神秘色彩,而是一种队会化的。有功利的“人”的变形。作品不是强化神的灵光,引起人们的敬畏,而是裹读他,咒骂他的凶恨,谴贵他的邪恶,引起人们的痛恨。从全剧看,所谓命运,就是这种神的作祟,而这种神,实质上就是社会。由此看来游国恩主编的文学史和科学院文学史对《荐福碑》的评价是不妥当的。

    五、悲剧形象的艺术创造:集中分析了王昭君、窦峨悲剧形象塑造上的成就及塑造王昭君时艺术上的弊病。

   六、元代悲剧的冲突和结构:元代悲剧的结构可归纳为递进的、中转的、静态的三种。具体剧作结构和冲突的分析。

    七、元代悲剧的结尾:中国悲剧异于西方悲剧结尾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的美学渊源。元代悲剧有两种结尾:一种是悲剧主人公的对立面受到惩罚的光明结尾;一种是一悲到底的非光明结尾。其后一种结尾与西方悲剧虽有相通之处,但仍然以其诗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与酋方悲剧的区别。从元代悲剧创作的先后和元刊本同《元曲选》中悲剧的对照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早期的元代悲剧,往往有可能是一悲到底的结尾;而后解的元代毯剧则基本上是带着亮色的结尾。《赵氏孤儿》的第五折可能为明人所补。

    八、结语。

    《论元杂剧现实主义精神的诸特征》想在过去论述元杂剧现实主义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元杂剧现实主义精神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时代和民间文学的渊源所决定的。此“论”共三部分。

    一、元杂剧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曲折反应现实的特征:从内容卜看,大多数元杂剧作品所叙写的都是当时现实所提出来的最尖锐的社会问题,描绘了广阔的生活面,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物。艺术上,独创性的曲辞语盲为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提供了便利的、有力的手段。从对戏曲艺术的发展的角度看,元。杂剧对现实主义的贡献具有开创的性质。

    元杂剧反映现实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曲折性—穿起历史的外衣。

    二、元杂剧创作申对待现实的四种态度,柑应地形成翔种作品类型。

    (一)批判现实的作品:主要表现为公案戏和伶戏。这类作品;可更准确。地表雄为睁眼看取现实的理想主义。玄们鹅真实地、充分地攀写现实的面貌,揭示现实的内在关系,形象地鑫现现实的基本特征,但在处理生活矛盾、预示生活发展方向时,却虚构了一幅违背现实发展内在逻辑的蓝图。

    (二)积极反抗的作品:集中表现为水浒戏。这些戏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被压迫者自己的斗争,和上类作品比起来就显示出超拔的见识。

    (三)消极逃避现实的作品:主要表现为“神仙道化”、“隐居乐道”戏。这二科戏都是反映元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波动并体现他们之中的消极意识的文学。

    (四)粉饰现实的作品:这类作品中渗透着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思想,劝人安于现状,莫生‘妄念’,服从天命的安排。

    三、民间文学对元杂剧现实主义的积极影响:元杂剧的题材大多来源于民间口头文学和说唱节目。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正史、笔记、稗乘中所记载的一些故事在民间文学中的演变、丰富,为元杂剧创作奠定了思想艺术基础。(二)直接取材于民间传说的元杂剧。(三)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说明这些故事在民间已深入人心,不同作家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表现和发挥,写出自己特色。(四)取材于同一母题的组剧,说明这一母题在民间流传着半富的故事,引起杂剧作家的兴趣。

    由于接受民间文学遗产,受到它的思想艺术的影响,增强了元杂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并获得了泼辣明快的艺术作风。

    (一)民间文学浪没通脱的作风,给了杂剧作家改造发挥历史故事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便于利用历史素材的形式外壳,来表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

   (二)民间文学的民主性思想意识影响元杂剧创作,使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和社会伦理观。

    (三)受民间文学滋养,艺术方面口语的使用和叙事描写的痛快、琳演、通真,保证了元杂剧现实主义的成功。

    元杂剧的某些创作上的像烤,在一定程度上形响了元杂剧的现实主义。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48751.html
本文标题:元代杂剧二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