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

时间:2013-07-3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2.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从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5.《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的意图是w.w.w.k.s.5.u.c.o.m

a.发展商品经济 b.重农抑商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告诫人们要因地制宜

6.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1853年《顺德县志》载:“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c.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7.老舍的著名话剧《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国运动的推动

8.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9.1956年全国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中国大学排名]   [诗词专题]   [财务工作计划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shiti/lishishiti/69130.html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