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时间:2013-08-0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语文高考试题,给人平实稳健、成熟严谨的感觉。

    “平实稳健”是说它不浮华,不虚美,不阻隔,有亲和力,有厚重感,让考生心里感到踏实,迅速便可进入考试状态;“成熟严谨”是说它结束了新课标卷命题的尝试和摸索的幼稚期,趋向于完美与科学,使考生不靠运气和偶然,而靠实力与必然,能力与素养。材料的选用,设题的角度,设问的语气,也不再笨拙、隔膜或生硬,给考生智慧的享用与科学的启迪。在选料上,考题兼顾经典与时尚的统一,本土与外来的统一,语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适合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解读,有效表达。在选考内容的权衡上,更趋于对等地位。适当降低小说阅读的难度,对于改变当下一边倒几乎都选实用类阅读的现状,起到了很好的导引作用。论述类阅读需提高甄别息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李学勤编的《<老子>的年代》,选料上注重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材料本身学术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个客观选择题,均属于选错题,这意味着每个题目的另外3个选项是正确的,这在客观上有助于考生利用正确选项帮助读懂文本。在设置干扰上,命题者依然使用了强行建立因果关系、没有依据的推演等惯用手法,来迷惑考生。考生只有提高甄别信息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文言文阅读重在考查实词的掌握

    文言文阅读取材于《明史•马文升传》,讲的是马文升劝谏皇帝修身民的故事。

    马文升(1426-1510)是明朝大臣,一生成绩显著,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虽遭谗诟,屡起屡仆,迄不少贬。这样的先人,对于后人的我们,也有一定的借鉴、警示与激励作用。

    对实词词义的考查涉及“登”“录”“振”“勒”等,均属于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一句时,其中“班列”即朝班的行列,即朝廷官员;古时称六十岁为“耆”;硕:大。指年老德高望重,成功的人几乎是盛德年高的人。在“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一句中,“语”即谈论或“说”;“颦蹙”即皱着眉头;“时事”即当时时政。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准确流畅地翻译。只要疏通文意,便可以顺利完成另外两个选择题。

    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对情感的把握和对手法的分析

    诗歌鉴赏取材于宋代名家陆游的《鹊仙•灯纵博》,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词的上阕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做了一往深情的追忆,紧接着又描绘了两类人物: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不平之气,不言而喻。下阕借用贺知章老去还乡的典故,表现出愤慨不平之情,饱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忧愤。

    设题一为对句意和思想感情的把握,一为对用典的分析,均属于诗歌鉴赏的常态赏析。加之,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惯用的手法,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又有注解提示,答题难度不是太大。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陆游矢志报国的品质。背写名句题,不偏不怪,难易适中。

    文学类阅读设题紧扣小说要素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是阿根廷作家莱•巴尔莱塔写的一个短篇。作品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人逗乐的艺人备受歧视与凌辱的凄苦无奈,反映了社会贫富不均、苦乐不谐的不合理现状。文明与野蛮、逗乐与痛苦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百姓的悲惨境遇。小说成功地利用隐蔽、延迟的高妙艺术,直到最后才道出原委,收到了神奇的艺术效果。

    命题者在设题时,把重心放在了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上,即对小说关于“影子”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和对小说主人公马里诺的形象特点的分析,这也是阅读本小说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有小说阅读经验的同学是不难回答的。

    最后一个题,是就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展开探究,实际上也属于小说情节和手法方面的问题,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对对比艺术的分析是重中之重。文学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材料虽然是外国小说,但答题思路与阅读本土小说是一致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实用类阅读,依然考查对人物传记的阅读,传主是陈纳德,选材的视野较为开阔。在选文外,命题者还加了关于人物的3条相关链接,帮助考生准确把握人物。在八年的抗战中,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国人民最信赖的朋友。他也曾经自豪地说:“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两个主观简答题是: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一个探究题是: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回答好这些问题的前提是熟悉文本,把握住文章的写作主旨,并能准确筛选重要信息,建立要点意识,对传主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具备了这些基本能力,答题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语运题颇有新意

    语运题,从来就是高考的一块试验田,许多新题都在这里得到展现,今年考卷的16、17两个题也不例外。

    16题属于补写,较之仿写,更有灵活性与思想性。拟补出的3个句子,一个属于观点句,一个属于条件关系句的后半句,另一个属于整个文段的概括提升句。3个句子,位置不同,作用不同,拟写的路径也不相同。看起来考查造句能力,实则考查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17题属于图文转换题,是考卷中最时尚、最智慧的一个题。所给图形为“中国环境标志”,要求写出文字之外的构图要素与寓意。前者侧重考查观察与表达能力,后者侧重考查想象与思考能力。揭示寓意,说穿了就是揭示比喻或象征意义,由实到虚,从有形到无形,赋予图像以深刻的社会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计划专题]   [诗词专题]   [中国大学排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shiti/yuwenshiti/69579.html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