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2)

时间:2014-09-25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森林狼 字数: 点击: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2)

天空中月光如同晶莹的白霜流布,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岸边的白沙也被映照得看不清晰了。

江水与天空连成了一片透明,没有一点细微的灰尘;只有一轮孤独的明月高悬在中天。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早见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着人的呢?

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

谁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着什么人;人们只看见长长的大江不断地送走流水。

一片白云向远空缓缓飘去;青枫浦那种远游者逗留的地方,一定有游子禁不住心中的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漂流在外?他又在什么地方思念着明月照耀的人的小楼呢?

多令人伤心啊,此刻那楼上的月光正流连不去;它应该也照耀到了离去游子的梳妆台。

它溜进爱人漂亮的闺房,卷上窗帘也赶不走;它留在捣衣石上,用手将它拂去它还会返回。

游子思妇们此时相互思念,却听不到对方的音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流去关照对方啊。

可恨送信的鸿雁早就飞走,月光又不能渡过;传情的鱼儿也藏到水底,只剩水面圈圈波纹。

前一夜寂寞的水潭边,就梦见了花朵零落将尽;春天已过了一半还不回家,怎不令人伤心。

江水不停地流走春景,春景就快要流尽;江潭上方美好的夜月,也开始偏西了。

残月深深隐入了茫茫海雾;远在北方碣石南方潇湘的离人啊,回家的路途该是多么的遥远

不知其中能有几人乘着月光转回家乡?残月掩映着大江两岸的树木,深深激荡人的心情

赏析: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 

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其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

全诗可分前后两大段落。“长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绘引发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发端两句,展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辽阔视野。一个“生”字,将明月拟人化;一个“共”字,又强调了春江与明月的天然联系。江流千万里,月光随波千万里;江流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总而言之,月光、江波互相辉映,有春江处,皆有明月,何等多情!诗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产生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对于这个涉及宙宇生成、人类起源的疑问,诗人自然无法回答。于是转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沉思。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个体而言,

  [运动会作文专题]   [祝福语专题]   [应用作文专题]   [冬天作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h/121747.html
本文标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