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

诗两首写作教学

时间:2013-01-05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叶子 字数: 点击:

诗两首写作教学

    阅读提示

    《炉中煤》这首诗感情奔放,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最炽热的感情,不愧是爱国诗篇中的典范。

    这首诗写于1920年,当时被外国列强蹂诵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在日本求学的诗人郭沫若看到了被黑暗与腐败笼罩的祖国的希望曙光,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冲击着他,振奋着他,终于使他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写下了这首壮怀激烈的优秀诗篇。

    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燃烧着诗人炽热的情感,就如同在炉膛中遍体燃烧、彻身透红的“煤”一般。这是一个非常生动而又形象化的比喻,它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而且清晰地表白了诗人报效祖国的志向。这是埋在心底多年,在心里盼望多年的情感的集中倾泻,正如诗中所说:“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诗人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使原本“敬而远之”的祖国一下子变得可爱可亲了;使原本被列强蹂蹦而死气沉沉的祖国一下子变得朝气蓬勃,令人神往了。要知道“年青的女郎”不仅有美丽娟秀、楚楚动人的外貌,更富有青春的魅力和蓬勃的朝气。这一点不正是与当时国人觉醒,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祖国相一致吗?

    诗篇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一声声底气十足的呼唤,反复咏叹,道尽作者多少年来思念祖国的辛酸苦辣,爱的无奈、苦痛和矢志不渝。“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是思念祖国最有力的倾诉。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不仅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更是诗人身在异地他乡而深深眷念祖国、向往祖国的情绪的集中迸发。

    总之,这首诗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诗歌有了具体可感的抒情对象,使诗歌的感情丰富而深厚。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浓厚而强烈的抒情色彩。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的发愤之作。因此,在阅读时应注意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悲愤。

    1。画面蒙太奇,主题影映。在写作手法上,作者运用了画面蒙太奇手法,展现了一组自然景物,以自然界中恶劣的天气现象变化过程为表象,构建了前后关联的一组意象,这是运用了(诗经》中比兴手法。诗歌以不断涌现的令人窒息的暴风天气变化的画面,揭示了形势的严峻和环境的恶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与前面昏暗、窒息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亮丽、柔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企盼。“一只孤独的小鸟的嘶鸣一死亡一腐烂”又使“灵魂的新生”这个主题得到了升华。这一系列的画面叠加,使诗歌的内涵变得简明起来。

  [运动会作文专题]   [祝福语专题]   [应用作文专题]   [冬天作文专题]
上一篇:沁园春·雪
下一篇:向沙漠进军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wen/12380.html
本文标题:诗两首写作教学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