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形象:文学的宁馨儿

时间:2013-03-30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丫丫 字数: 点击:

形象:文学的宁馨儿

我们读一篇小说,读一篇散文,或者欣赏一首诗的时候,总是能够感受到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场面,或一幅幅多色多姿的画面,总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读小说的时候,那其中的人物形象,总是栩栩如生,让人可见其音容笑貌,可以感受到他(她)们的内心活动和喜怒哀乐的感情,简直有一种呼之欲出、立于纸上的感觉。

比如我们读《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松打虎后在阳谷县衙当差,突遇自己的哥哥武大来家相聚的一节,一个简单的“兄弟聚会”场面.就将武大、武松、播金莲三人的形象活脱脱凸现在我们面前:武大的淳朴诚挚,善良软弱;武松的正直刚勇,胸襟磊落;潘金莲的年轻漂亮,感情轻浮,且泼辣外向。

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艺术魅力!我们在读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理论著作时,就很难着到这样具体、生动、可知可感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画面。虽然文学作品和哲学、政治著作一样,都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但它们在反映表现上是大不相同的。哲学、理论著作总是通过对自然、社会诸现象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以概念、判断、定理或理论的形式阐述出来,文学作品则不是依恃这些理性的东西,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通过对人物性格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展示,以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以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正如别林斯基所言:文学作品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艺术形象的生动与否,感人与否,可谓是文学作品能不能抓住人的关键所在,也是文学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志所在。小说如此,散文诗歌亦然。诗歌是抒发情志的,如果直接地把情意和盘托出,也可成为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可能难成为佳诗。只有依托于形象,才能使诗意表达得更美好更完善更睿智。如表现思念,李白就有《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月光”这一形象展开想象联想,“霜”既是一种冷寂的表现,又是一种游子羁旅他乡的感受,思乡之情便如月光一样无边无际,迷迷茫茫,通过“形”就把“情”表达得如此酣杨。李白还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前者表达自己对长安古都的依恋,将自己的心比喻成一片飘浮之物(可以想象为树叶或风筝之类)被风吹向远方的咸阳,挂在了那里的树上。这形象多么新鲜离奇,感情表达得多么准确!后者表达对友人王昌龄的思念、担优和同情之心,将“心”寄给“明月”,让无处不在的“明月”传达自己的愁思。诗中没有“思念”的概念,全以形象的画面诉诸,反而表达更深刻。台湾诗人商禽的《眼)则写得更为绝妙:“一对相恋的鱼/尾巴要在四十岁以后才出现/中间隔着一道鼻梁/这一辈子是无法相见的了I偶尔,也会混在一起l只是在梦中他们的泪。”这种无法相见的永远的“思恋”之情,通过“眼睛”位置的特殊形象,表现得出神人化,启人想象。

  [应用作文专题]   [祝福语专题]   [冬天作文专题]   [运动会作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xie/32969.html
本文标题:形象:文学的宁馨儿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