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语文诗歌鉴赏类题目精选(3)

时间:2013-08-07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语文诗歌鉴赏类题目精选(3)

9.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8.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9.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八.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8-9题。

双调: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陈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②。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④,丁固当时梦⑤?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①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 ②避乖:与世迕离,避离世乱。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靖节:指陶渊明,私谥“靖节”。其《归去来兮辞》有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⑤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8.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请联系全曲,说说这个“枕”字的妙处。(5分)

9.这首元曲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

答案:

8.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睡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梦”联系起来,清风徐徐如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与万物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9.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③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

十.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财务工作计划专题]   [诗词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中国大学排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shiti/yuwenshiti/71424.html
本文标题:语文诗歌鉴赏类题目精选(3)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