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意思及作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时间:2014-09-28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森林狼 字数: 点击: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意思及作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出自] 北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此篇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十二月在黄州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

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幽人:隐士。这里是作者自指。

省:了解。

译文1:

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译文2:

残缺之月,挂在疏落的桐树间,夜深人静,只有我这个幽人无法入睡,漂泊无依好似孤独的大雁。

被惊起的大雁回过头望去,没有人了解它心头的烦忧。它物色着栖身之地,即使无枝可依,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同流合污。

译文3: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惟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译文4:

弦月高挂桐树梢,漏断夜深静悄悄。只见幽人独往来,恰似孤雁影缥缈。

惊飞起频频又回头,满腹哀愁无人晓。良禽择木弃寒枝,沙洲凄冷多寂寥。

赏析: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简评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祝福语专题]   [冬天作文专题]   [应用作文专题]   [运动会作文专题]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h/121963.html
本文标题: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意思及作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