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关于《听潮》的回忆

时间:2013-01-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淡淡 字数: 点击:

关于《听潮》的回忆

    亲爱的读者,你读了《听潮》这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也许很想知道作家夫妇当初“听潮”的情景。我们十分欣喜地告诉大家,这位20世纪30年代作家鲁彦的夫人覃英同志还健在。去年,《语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专程前往上海师范学院古籍研究室访问了覃英同志—这位75岁高龄,身体健朗的老人。

    专访者告诉她,鲁彦先生的散文《听潮》选进中学语文教材了,特意请她谈谈听潮的事。覃英同志兴奋地叙述起那已经逝去了半个世纪的岁月……

    “那是1929年署假,鲁彦同我到浙江普陀山避署。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听潮的地点就在那里。同避署的还有楼适夷、任均等人,郁达夫和王映霞稍后也到了那里。楼适夷先生最近给我写信还提到那次避署。

    覃英同志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在岛上与鲁彦一起听潮时的情景:

    “我和鲁彦在岛上住了一个月的时间。鲁彦非常喜欢听海潮的声音。他喜欢大海,对潮声特别欣赏。当时,我听到潮声,感到很害怕。而他不然,他听得出神,仿佛是千军万马。他常常一个人走到门外听潮声。我们住的楼房濒临大海。海潮起伏,潮声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声音。”

    专访者插问:“鲁彦先生听潮的时候说过什么?”

    “鲁彦说过,他爱大海,人生就像大海。”老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想,这句话也许能帮助读者理解《听潮》。应该把作家对大海的感情和作家对人生的态度联系起来,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追求作品的意境同追求人生的道路是一致的。作品描写的意境往往表现出作家思想的境界。我是这样理解鲁彦的。”

    她还提到一年以后,鲁彦在厦门同她一起回忆普陀听潮的事:“第二年,在厦门鼓浪屿海边,那里也是一望无际的海。鲁彦问我,‘你还记得普陀的潮音吗?’‘现在为什么不怕潮声了?’我说,‘那时在普陀山的潮音洞,岩石很多,海水冲进岩石间,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时时有变化。现在是在海边的平地上,海潮虽然也有起伏,但是海岸平坦开阔,海潮就显得平缓,我也就不怕了。’鲁彦说,‘你说得有些道理。’”

    说到这里,覃英同志微微笑了一笑,看得出,这遥远而珍贵的记忆使老人感到亲切和欣慰。

    读了以上有关听潮的回忆,你再去阅读《听潮》一文,一定会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家对大海倾注了如此深挚的爱,对潮声作出的那样一往情深的绘声绘色的描写,正是作家对生活和对未来的热烈追求.

  [运动会作文专题]   [应用作文专题]   [冬天作文专题]   [祝福语专题]
上一篇:老舍和济南
下一篇:画家列兵二三事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mrgs/13655.html
本文标题:关于《听潮》的回忆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