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时间:2013-07-18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高二历史《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

(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基础巩固:课前自学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 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4.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 B.依法治国

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5.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6.右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识

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

D.尚武精神

强化提高

7.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8.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10.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实行连坐法 ③ 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合作探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又指什么?

(2)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作业:高考链接

13.(1999年全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2004年广东)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以便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胜。

2.A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内容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据此分析应排除③④。

3.C A、B、D三项叙述正确,符合提干“不正确”之意的是C项,因为秦国早在春秋时就设县。

4.D “燔诗书而明法令”主要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制造思想舆论和环境。主要是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而建立的。因此实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5.B A、B、C、D四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目的”之意的是因为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国政府的户赋收入。故选B项。

6.D 根据铜镜的图案内容,可以说明当时秦人形成了尚武精神。

强化提高

7.C 商鞅认为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他提倡的是法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

8.B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最明显,最直接的方面去分析,应是B项“奖励军功”,原来为世卿世禄制,变法后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

9.A 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意义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10.B 选项②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进而可排除含有②的A、C、D三项。

合作探究

11.【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设置三个问题。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懂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及题后的设问综合作答。注意:答案组织要语句流畅,言简意赅。

【答案】(1)法家思想。秦孝公的支持,商鞅赏罚分明,公正无私。(2)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12.【解析】再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相关史实分析说明问题。第(1)问较为简单,不仅要知道所谓的本和末的含义,还要理解商鞅为什么会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第(2)问要结合商鞅变法的目的加以考虑。

【答案】(1)“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2)“倾临国而雄诸侯”。

高考链接

13.A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它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社会生产力,是秦国实力增强的重要原因,B、C、D三项是当时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14.【解析】本题注意准确再现史实说明和分析历史问题。要做好本题除了记住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外,还应该理解每项措施有什么具体影响,不要凭空想象,要结合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加以理解。

【答案】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吏治理。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诗词专题]   [中国大学排名]   [财务工作计划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iaoan/lishijiaoan/63579.html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