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不会忘记—怀念张学良》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5-3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森林狼 点击:

《历史不会忘记—怀念张学良》教学反思(2)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通过独立思考去主动选择和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教师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因为学生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人,他们的头脑并非象原料场那样,给什么装什么,给多少装多少。而是一个加工厂,要经过自己自觉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所以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自觉运动的过程。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就要求对各种事物和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甚至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和结果,会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和观点。

陈至立同志在为《中国教育报》专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如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等。

为此,笔者给了学生一个课题《历史不会忘记——怀念张学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各种渠道,收集史料,体现了获取信息的开放性与多元性;通过对史料的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将论证结果制成网页、PownPoint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努力,围绕着将军的东北易职、西安事变、囚禁生涯、兴趣好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将军的人格魅力。

例学生在介绍将军的东北易职后引用了将军的一段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解释:“我们为什么易帜?实在是效法某先进国家的做法,某国起初也是军阀操权,妨碍中央统治,国家因此极弱。其后,军阀觉悟,奉还大权于中央,立志富国。我们今天也就是不想分中央的权力,举政权还给中央,以谋真正统一。”之后点明东北易帜标志着中国的统一,结束了辛亥革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长达17年之久的政治混乱局面。

又如提到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时,既列举了事变前将军的请缨抗战书史料,又摘录了事后1992年将军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1、“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已早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为个人尽一只前衍,为国家尽一份天职``````”

选自《张学良的请缨抗敌书》

2、关于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张学良将军说:

“那时我不想与共产党军队作战 “为什么中国人之间要流血呢?“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管对方是谁,我愿意抛弃自己的权力和生命,进行抵制,这就是我的本性”。

将军说,他是反对内战的。“当时部队(东北军)内比较强烈的愿望是回家乡“他们要同日本人打,不愿同共产党作战而失掉力量,想保存力量同日本人作战”。

最后学生提到时光如水,张学良是在三十六岁的英年被幽禁的,在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的囹圄之灾后,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帅,而今已届望九之年,那么对于当初的抉择将军是否后悔呢?学生又列举了许多的史料:

  [诗词专题]   [财务工作计划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中国大学排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iaoxuefansi/ls/106575.html
本文标题:《历史不会忘记—怀念张学良》教学反思(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