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留学| 校园| 作文| 范文| 论文| 教案| 课件| 试题| 专题| 教学反思|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小学健康课教学反思

小学健康课教学反思

时间:2013-05-15 11:42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叶子   点击:次  

   一、一堂课中教师干预的比例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的干预比例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课堂中要多增加讨论、分享、反思等开放性的环节。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规范性

    规范性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不管是行为规范,还是学习中的规范,而且规范性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到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规范性必须在潜移默化或者教师的榜样中体现出来。比如教师讲述规则一例,要保证规则在活动之前;同时还要保证规则的完整性,我本人曾经因为组织一项活动(进化论)的次数不多,而导致讲述规则时没有说完整,幸好有学生提醒,才弥补了这个失误。而在分享反思的时候,有个班的观察员说到,他们班在做该游戏的时候,实习老师没有说明白、完整表述规则,以至于游戏很快结束,没有体现游戏的真正意义。该老师只好又重新说明了游戏规则,重新玩一次。但是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使得学生玩游戏的积极性降低,也有可能让学生质疑老师的能力。

    三、关于分享过程中的尊重他人

    在反思14号执教的《描绘我的理想》时,有一个班的观察员说到:当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理想时,有的同学说话,不听同学分享。该班执教的老师说“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请尊重别人做梦的权利”。其实同为六年级的学生,我的班上也有同学在别人分享的时候说话,不听他人分享。我的干预是没有从梦想的权利出发,而且从尊重时间出发。我的处理方式是:一边打出OK的安静手势(提前约定好),然后低头沉默看手表,等大家开始看我时,说一分钟过去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时间,老师希望大家尊重我们在一起的仅有的40分钟,一个月里仅有的40分钟。

   我之后有对自己反思过,我是一个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把能利用的时间满满利用起来,我崇尚的理想课堂是一个学生思维充分积极调动,师生充分融入,充实的课堂。这个与我的完美主义情结有很大关系,比如我希望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我甚至很难使用“故意忽视”的课堂管理技巧。至于完美主义情结对于孩子可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反思中着重反思自我,对自己的表现、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进行反思,寻找自己的课堂表现中哪些与完美主义情结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征求学生的意见,对于完美主义情结支配下的老师表现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四、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回答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与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料之外的回答。比如执教五年级的师妹在反思中提到的:有个小孩说让自己高兴的事是有一个美女,找一个漂亮老婆。她非常尴尬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不知道怎么处理。其实,有时候即使这个回答的孩子可能想法是跟成人一样,也可能只是纯粹的喜欢美女,这个是无可厚非的。我之后也一直在反思,老师之所以会尴尬,是因为把孩子的想法等同于一些成人。这个时候,老师不妨换个角度,从一个纯粹的角度去反馈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这个想法也可以的,虽然其他同学在笑你,不过呢,有句俗话大家可能都听过——美之心,人皆有之,还有一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然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真正美的女人一定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如果老师是你,可能会说我喜欢找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婆呵呵。

    师妹在反思中还提到,如果有这样的意外回答让自己尴尬,她建议可以在分享前老师加以限制,比如不能说哪些,哪些等等。但是我认为,分享前设限是不对的,那样的分享就不是真正的分享,分享是开放性的,那样才能收获到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而且分享前老师们提到的很多“不要”或“不能”,很容易对学生产生一些导向性。所以我个人坚持“不可以分享前设限,只需要分享中应对”。

    五、教师放下架子,融入同学的重要性

    我是一个肢体并不是很灵活的人,而且之前在班级活动中做出一些搞笑的动作,我自己都会脸红。但是,随着自己参与多种活动,逐渐放开了自我。所以在之前的“进化论”游戏中,我自己很自然地拉了一个小男孩跟我一起搭档,表演蹲着、半蹲等动作。在此次分享中,师妹也有提到,要做一些搞笑的表情,如果老师能够跟孩子一起做,给孩子一个榜样非常重要。我也认为老师只有放下架子,融入同学才会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感到了尴尬,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还没有放下架子呢?

    六、真实的故事对孩子最有感染力

    师妹在分享中提到了自己与同学们分享了让自己感到不高兴的一件事,她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听故事,对老师讲的故事比较感兴趣。我个人感觉孩子一方面能够感受到老师讲述真实的故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同时,老师讲故事时的语言表达和语气语调都是非常重要的。

    七、教学设计中游戏的比例

    一直以来的教学设计中,不管是那个年级,我们都倾向于有一个热身游戏和主题活动,但是游戏的比例还是要考虑的。同时,游戏也可以用故事、视频等方式代替,只要起到热身的目的就好。

    八、给学生反馈要考虑学生真实的感受

    就要上课了,班里一位男生把一位女生弄哭了,师妹觉得把女同学单独叫出去安慰不合适,马上要上课了。所以走过去,安慰她说“别哭了,好吗?”女生抬头说“老师,你放心,我不会耽误你上课的”。师妹说了句,好的,谢谢,然后开始上课。在师妹的表述中,我们没有听出这位女孩说这句话的语气是什么?或者是比较温顺的,或者是桀骜不驯的。不过这个事件不宜用来在课堂上处理,因为要考虑到这位女生她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师妹的处理是比较好的,当然如果还存在更好的方式,那就是课下的师生交流。

   九、把学生无意中“特殊化”的孩子“正常化”

    在表演情绪环节,老师叫到了一个小女孩,但是女孩没有站起来,这个时候班里有人说“老师,别管她,离异家庭的孩子”。师妹本着鼓励她的想法,所以又鼓励了她一次,女孩还是没有站起来,这个时候,班里的同学就说“她爸妈离婚了,离异家庭的孩子,别管她”。师妹反思,不同的学生可能需要的鼓励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是一个正常家庭的孩子,没有太多悲伤体验的孩子,即使再内向,直接的鼓励方式也是有效果的。但是如果是因太多的悲伤体验而变得孤僻内向的孩子,就需要老师润物无声的陪伴和鼓励了。但是,在这个课堂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鼓励这个女孩,而是如果引导班级同学给予这个女孩温暖和陪伴,不要把离异家庭的孩子当成她的标签,把她特殊化,这等于把伤疤曝晒在阳光下,会给孩子更大的伤害,女孩可能会对离婚的爸妈有消极的情感,甚至怨恨。

    所以,如何把学生“特殊化”的孩子“正常化”,让孩子们学会同情和理解,同学之间传递温暖,才是最重要的。可能说出“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学生也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说出了事实,那是因为孩子还不清楚身处悲伤中的孩子需要什么,也不是有意的伤害。在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就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陪伴。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yzx/46960.html

本文标题:小学健康课教学反思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