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4)

时间:2013-08-0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4)

    5.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一是答题时审题不清。审题不认真,浮光掠影地读题后,便草作答,结果答非所问。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在三个年级的试卷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阅读简答、作文中都出现了不胜枚举的错别字,古诗文背诵默写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写错别字,作文中错别字现象更为普遍。而且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更谈不上美观了。

    三、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听课调研所知,语文教学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一些教师还经常挤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几乎天天上阅读课,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阅读课通过每篇课文向学生重点传授什么内容、什么知识,教师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无论一篇课文具有什么特点,教师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地、程式化地将课文涉及到的字词、段义、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琐碎内容和知识不厌其烦地教给学生。而恰恰一些该随文重点讲授的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甚至是解读文章的策略性知识却没有明确地教给学生。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阅读教学一直忽视语言教学,只重视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却不究其怎么写的,即忽视对具体语境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功能的体味和对重点段的精读细研,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缺乏在教师点拨下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只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根本不能形成阅读迁移能力。而且一些教师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

    2积累运用,抓得不实。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字词、文化常识、古诗文、名著等积累应该记的记,该背的背,该读的读,该较真的较真,注重日积月累。“识字与写字”内容仍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平时随文训练字词时,既要有强化训练,又要讲究灵活的方法,如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用这些词语连缀成小写作片段等。还应引导学生多查字典,在生活中多留心媒体中出现的字词,强调在运用中学字词才记得牢固。学生在平时答题、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要及时给予纠正,严格要求。但目前一些教师或对这块内容忽视,不进行字词强化训练,也很少检查书写;或不讲方法,脱离语境机械训练字词,记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错别字现象仍然很严重,与这块抓得不紧不实或不当有关。此外,教师也很少布置、指导、检查课外名著阅读,学生阅读视野狭窄,积淀不足,腹中空空。

    3.题海战术,缺乏指导。

    做练习是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梁,但面对练习题的汪洋大海,教师要指导学生精选好的练习册,并为学生精选一些典型题(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并且指导学生善于在做题中寻找规律,掌握不同题型答题方法和要求,以便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而不是离开老师寸步难行。然而实际中,一些教师布置作业时无论练习册质量如何,往往是让学生将一本练习册从头做到尾,很多课堂练习也并未经过筛选。让学生跳进题海,而教师却跳出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学生整天埋头大量做题苦练,甚至重复做题,磨掉了学习兴趣,失去

  [财务工作计划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诗词专题]   [中国大学排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shiti/yuwenshiti/69697.html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试卷分析(4)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