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杂文写作中对比的运用

时间:2013-01-21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淡淡 字数: 点击:

杂文写作中对比的运用

   杂文写作中对比的运用 ,要根据议论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对比手段。

    (1)题目对比。多见于驳论性杂文。如(三月的租界》。田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描写了东北人民在“八月的乡村”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鲁迅为之写序,并帮助出版。而张春却在阳春三月天,躲在上海帝国主义的租界里,化名狄克,向这部小说吹阴风、放冷箭,为他的洋大人和反动势力效劳。于是,鲁迅以极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手法,用《三月的租界》为题,针锋相对地揭穿了张春桥的反动面目,热情支持了革命作家。鲁迅杂文中运用对比拟写的题目还多,随便举例说,像《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且介亭杂文》)、《论“赴难”与“逃难’,》(《南腔北调集》)、《从帮忙到扯淡》(《且介亭杂文》),等等。对比鲜明的题目,别的杂文家的作品也不少,比如,《徐庸杂文集》中的《老实和聪明》,通过对聪明的老实人和虚伪的聪明人的分析,提出了“领导者如能容纳拙诚的干部而普锡巧诈的干部,这对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是大有帮助的”的意见。

    焦勇夫的杂文《睁眼、闭眼及其它》(见《纵横集》),从“睁眼”、“闭眼”的不同思想和工作态度说起,批评了“慷社会主义之大慨,买个人之小好的小技”,也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2)事实对比。也可以叫做论据对比,即将我之论据与论敌所依论据进行对比,从而区别真伪正误,驳倒对方。如:在《古人并不纯厚》(鲁迅:《花边文学))中,鲁迅针对以“心好、长寿”为论据而证明“古人比今人纯厚”的理论,摆出诸多事实进行对比,如说:“古之诗人是有名的‘温柔敦厚’的,而有的竟说:‘时日易丧,予及汝偕亡!’你看够多么恶毒?”“还有现存的最通行的《文选》,……里面的作家,却至少有一半不得好死,当然,就因为心不好。”等等。由这鲜明的事实对比,也就使“古人中庸”说土崩瓦解。杂文《似是而非的真理》(王向东,1987年2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作者针对有人否定“大公无私”的观点,列举事实予以批驳。他讲到汉人卜式,多次以家财捐助政府。汉武帝派人问他:“欲为官乎?”他说:“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又问他:“家岂有冤,欲言事乎?”他说平生与人无所争,对穷人多救济,对不做好事的人加以教育引导,哪有什么冤屈呢?最后他说出了心里话!“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一个古人尚且如此,现代“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志士仁人更是多不胜数,怎么能说“大公无私”不存在呢?这就有力地驳斥了错误言论。

  [应用作文专题]   [运动会作文专题]   [祝福语专题]   [冬天作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xie/17604.html
本文标题:杂文写作中对比的运用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