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无忧教育网

叙事作文

师大附中的国剧社

时间:2013-01-07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叶子 字数: 点击:

师大附中的国剧社

    30年代初期是京剧(当时称为国剧)的昌盛时代。不少京剧表演艺术家如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在舞台上献演从而影响一些业余的人也沉醉于京剧之中。当时,我们正在师大附中就学,也曾聚集了一部分男女同学在学生文化部下组织了一个国剧社。此社首倡者,或者说是中心人物有六人。这六个人曾在名义上结拜为异姓兄弟。依年龄顺序,大哥杨莲生(联升)精于言派老生,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后任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系终身教授。三哥曾世骏在京剧研究方面是多面手,拉得一把好胡琴,内行专家都非常佩服,他还精于锣鼓经,每周六下午国剧社活动(响排),总是由曾世骏司鼓,大家敲起锣钱,非常热闹。五弟彭国庆攻余派老生,留学瑞士,是地质工程师,为瑞士采矿名手。不幸以上三人已先后弃我们而去。其余二、四、六三人就是至今尚健在的本文作者张宪昌、周万明(均)和赵荣深。回忆起1932年在我们六个人热心提倡下,成立师大附中国剧社时,校领导、学生会以及有些老师都十分支持。各年级的同学有爱好京剧的也纷纷来参加。如周万明的弟弟现在清华大学离休的老教授周听唱得一腔好铜锤,还有女生杨锦文程派青衣也非常出色。另外夏世霖、章殉生等等都非常踊跃参加,每次响排除有些段戏外,总有两三出整戏如(坐宫》、(汾河湾》、《南天门》、《二进宫》等等“对儿戏”。应当特别提的就是刘曾复学兄常来国剧社指教。刘曾复现可谓海内余派名家,内外行无不敬重。

    说起成立一个小剧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以锣鼓家伙来说,最初是用张宪昌家里原有的一份破旧的对付用。成立了正式国剧社后,那份家伙就拿不出去了。所以我们六个人集资购买了全套京剧音响设备。乐器方面也自琉璃厂徐兰玩开办的竹兰轩买了胡琴、二胡。这样一来,每当星期六下午,一大堆响器如单皮、饶拨、小锣、大锣、檀板以及堂鼓等等加上胡琴、二胡、月琴等都带到学校里来,使得各班教室不得安宁。学校为了照顾全面,正式将京剧活动地点迁移到远离各教室的地点,即大操场西北端的手工教室。使国剧社正式有了自己的天地。

    为了使国剧社正规化,使大家真正学到京剧的奥妙和规格,经郝瑞明同学的哥哥郝瑞莲介绍当时已故名须生罗小保的堂弟来担任我们的教师

  [元旦作文专题]   [说明作文专题]   [写事作文专题]   [想象作文专题]
上一篇:在附中的那几年
下一篇:附中六年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xszw/12756.html
本文标题:师大附中的国剧社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