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范文

《历代名人对联精选》序

时间:2013-01-25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历代名人对联精选》序

    对联,又称楹联,民间常称为对子。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联之作起源很早,可谓源远流长;它又深入民间,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文学形式。春朝节俗,要借对联增添节日气氛;婚姻嫁娶,要借对联渲染喜庆;亲朋弃世,要借对联寄托哀思;风景名胜,要借对联吟赏颂扬;友朋聚别,要借对联表情达意;胸有郁勃,要借对联言志抒怀……所以,对联已经是中华民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代以来,对联作品,可谓洋洋乎沧海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视、整理。

    对联的起源,一般以为是五代时后蜀主孟所创。我以为就对联的文学渊源而言,可追溯至诗歌中联句的形式。联句这种形式人们以为出自汉武时的《柏梁诗》;不过《柏梁诗》的联句,不讲对偶,更未有平仄,尚未具有对联的基本特点。自从律诗兴起之后,联句就具有对联的基本形态。虽然,此时的联句,是由两人或数人各出一联成一首诗,但这种诗已不是一般的古诗、律诗的形式了。这些联句诗的每一联都可以视为一副对联。如李白九华山联句:“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杜甫李尚书宴联句:“爱客尚书贵,之官宅相贤。”赵暇访张明府郊居联句:“古调诗吟山色里,无弦琴在月中明。”等等都可书之楹柱。联句一般是五、七言的,也有四言的:“东村宾客,西涧图书。”八言的:“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九言的:“静听林下潺潺足湍獭,厌问城中喧喧多鼓覃”这些都是极好的对联。而现在《全唐诗》收集的一些所谓“残句”,我很怀疑有一些原本就是两句,实际上是一副对联,如郭廷谓哭陈子昂句:“魂逐东流水,坟依独坐山。”这很可能是挽陈子昂的挽联。又如卢并题等慈寺北岩:“地灵无俗草,岩静有仙禽。”也极似一副题此岩的对联,而不是“残句”。符蒙题壁画《杯渡道人》:“都缘心似水,故以钵为舟。”则理应是题壁画《杯渡道人》的一副对联,不是“残句”。看来孟艇的对联只是目前得知有记载最早的对联,而实际上对联的起源比这为早,而诗歌中的联句为对联的出现奠定了基本形态。当然,这还得作再进一步的考证。

    要从浩如烟海的对联宝库中精选一部帝王名人对联,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富鑫先生出于对我们民族文化事业的热爱,知难而进,搜集经年,选出了这部名人对联精品。我国历代名人,一般来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深刻的思想,他们笔下的对联确有不少好作品。好的对联作品,或者是美的结晶,或者是智慧的火花,或者是哲理的闪光,或者是道德的凝聚……都能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启迪,人格情操的培养,丰富的知识和美的熏陶。这部对联精选,虽不一定每副对联都是完美的佳作,但可以说,大部分是历代对联的精品。如赵藩题成都武侯祠的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人治蜀要深思。”这副名联贯古通今,含意深刻,既总结历史教训,又能启发后人。王守仁题杭州于谦祠联:“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魂。”不仅对仗工整,而对明代英雄于谦的歌颂敬仰之情,深沉真挚,鼓起人们一腔正气。书中所选王守仁上新任时写在开路牌上的对联:“愿闻己过,求通民情。”这种要求王守仁自己不一定能做到,但对别人却很有启发,是今人所应该做到的。而一些名胜风景对联也受到人们喜爱;明人杨升庵题华庭寺是其中佼佼者:“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整副对联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一弯流水环绕,烟岚似有似无,一片苍茫景色之中,群峰在雾霭里隐现;而远处烟雾迷蒙的小路上,拄着手杖的老僧人,在宁于而行;游人们倚凭着楼阁的栏杆,观赏着这诗一般的景致。对联把人带进一个如诗似画的意境之中。有一些风景名胜对联,触景生情,感慨时世,蕴涵深刻思想,如康有为题开封龙亭对联:“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云悠悠,黄河滚滚;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忧国忧民之情,对统治者的抨击,都洋溢着作为革新派的爱国主义情怀。

  [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情况说明范文]   [党员工作计划专题]   [入党资料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fw/qita/19282.html
本文标题:《历代名人对联精选》序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