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意蕴与“寓意”手法

时间:2013-03-30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丫丫 字数: 点击:

意蕴与“寓意”手法

    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后令人感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常常是因为作品中浸漫着一定的“寓意”。这种“寓意”其实就是表达“内核”的一种灵巧方式。

    什么是寓意?说通俗一点就是托物言志—把某一深刻的思想寓进某一对象物中,以对形象的“物”描绘来展示作者的“惫”,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的,“这个里头蕴蓄着那个,那个里头蕴蓄着这个”,“含有象征的意征”。因此寓意的写作方法可以说有比喻的成分,也有象征的成分,相比起来,比喻的成分似更多些。

    一些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散文》常常以寓意法而达到“内核”深刻,内蕴丰富而获得生命力的。如刘白羽的《日出》《借日出寓意欣欣向荣燕蒸日上的祖国》、杨朔的《荔枝蜜》《借蜜蜂寓愈劳动人民“对人无所求”的梢神》、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白杨寓意北方人民坚忍不拔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袁鹰的《并冈翠竹》《以竹为寓意物歌颂井冈山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都是靠“寓意”取胜的佳作。作家们为什么要借这些美好的形象来寓意显志呢?这是因为这些“物”,或是自己感情的“触发点”,或是自己思想的“寄托点”,所谓“情因物生”,“志以物显”,通过这些物,能更准确形象有力地表情达意。如果没有这些“物”的形象,作品就失去了诗惫和韵味.失去了艺术魅力,只留下干巴巴的思想骨架。所以“寓意”如同水果中的果汁、植物中的水分,在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在散文中)不可或缺。

    要写好有“寓意”的作品,必须把握好寓意物和作品主旨作者情思两个环节,准确、贴切地抓住“物”与“意”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无疑是离意成功的标志之一。只要我们悉心观察,大千世界客观的“物”都因其内在和外在特征显示出一定的梢神含冬。如松的坚贞、竹的气节、梅的高洁、石的坚实、煤的奉献等,乃至于高山大海、山沙淇、小流水、

  [祝福语专题]   [运动会作文专题]   [应用作文专题]   [冬天作文专题]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xie/32976.html
本文标题:意蕴与“寓意”手法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