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留学| 校园| 作文| 范文| 论文| 教案| 课件| 试题| 专题| 教学反思|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评论:“停课求加薪”不应成维权常态

评论:“停课求加薪”不应成维权常态

时间:2014-12-01 13:27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森林狼   点击:次  

前不久,黑龙江肇东市数千名教师因为薪资待遇问题集体罢课,导致多所中小学被迫停课。随后,肇东市政府提出解决方案,将教师每人的平均工资提高了772元。然而,仅仅过去不到两周时间,黑龙江多地再次出现了类似的教师停课维权事件。(11月30日中国广播网)

维自己的权,罢学生的课—不管怎么说,“停课式维权”已经突破了教师职业底线。工资问题、养老问题,可能确实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不得不说的是,以停课为筹码博弈劳资关系,本身已带有“权利挟持”的意思,于法治背景观之,起码不该是首选,更不能成为示范。

但不能不深思的是:为什么在薪资权益的诉求上,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肇东式维权”现象?这个问题恐怕要从三个层面来反思:一是各地教师待遇上的所谓“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永远遗留下去。再久远的欠账,也总要有还债的一天。与其让老师们自下而上地蕴蓄戾气,倒不如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纾解矛盾,防患未然。别的不说,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008年《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2012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都明确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微博)的平均工资水平。仅此一点,涉事地方敢说问心无愧?

其二,在教师待遇问题上,权利救济通道是否顺畅无阻?在权利保障体系中,不管是有理的无理的、声音高还是沉没的,都应该被制度设计同等尊重与对待。那么,在这些地方教师公开发表维权书、抑或高调走上街头之前,究竟是他们不曾言语、还是他们的话语权被屏蔽或忽略?

停课未必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地方部门在停课面前摇摆的姿态:如果过于强硬,又担心工作不到位的“老底”被晾晒;如果过于软弱,又可能成为“破窗效应”中的炮灰。于是在变味的“稳字诀”政绩观下,原则恐怕就要妥协于群体事件的影响。如此一来,不仅权力作为欲盖弥彰,更为周边地方平添压力。

客观地说,教育支出4%的占比刚到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深度调整的当下,一下子要地方部门在教师薪资待遇上真正实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恐怕也是捉襟见肘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主动关注教师权益短板、关切教师利益诉求、敬畏程序正义,总比等着他们“停课维权”更有意义。有一点是肯定的:账,可以慢慢还,但守卫原则与底线,不能兀自乱了阵脚。


上一篇:热议:国考降温 能否调整年轻人就业期望值?


下一篇:破产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yzx/128080.html

本文标题:评论:“停课求加薪”不应成维权常态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