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资讯| 留学| 校园| 作文| 范文| 论文| 教案| 课件| 试题| 专题| 教学反思|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人物 > 上海交大教授夏立军:股市监管框架未搭建完成

上海交大教授夏立军:股市监管框架未搭建完成

时间:2014-07-07 10:32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森林狼   点击:次  

夏立军,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会计系主任。1976年出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资本市场会计、审计、公司治理和公共治理。

上海交大教授夏立军:股市监管框架未搭建完成

核心观点

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中,司法长期缺位,主要借助强有力的行政治理,当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一模式可能会不可持续。证券市场的监管,需要搭建立法、执法、司法齐头并进的系统性框架。

“中国式”监管让非标意见逐渐减少

新京报:能不能谈谈你的研究方向?

夏立军: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揭示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如何影响公司治理,这是从制度的层面;二是希望研究中国企业家的特征怎样影响公司治理,这是从人的层面。大体上主要是这两条线。

新京报:你曾对盛润股份连续15年的财务报告拿到非标意见(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进行过研究,当时是怎么想到做这个研究的?

夏立军:在早期,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结束之后,证监会会计部都会有一些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分析,里面会提到一些连续多年拿到非标意见的公司。我们发现,盛润股份很典型,上市后每年都拿非标,于是想到拿出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屡教不改”。这种情况很显然和成熟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成熟市场不要说连续拿非标,一年拿非标都是很严重的情况,年报公布后股价会大幅下跌。但在中国呢,好像拿到非标也没什么,股票也不怎么跌,说不定还涨。

我们试图通过案例,分析相关制度是否有缺陷。

新京报:研究的结果怎样呢?

夏立军:我们发现,连续多年拿非标,公司也拒绝调整相关会计处理和披露,最关键的原因是非标对企业来说没有什么重大后果,这就造成企业进行会计和披露调整的成本可能很大,但收益很小,维持原有政策,反而是一个更为“合理”的方式。企业就觉得,拿非标也没关系,反正已经是ST了,拿了非标也不会让他退市,所以他不觉得非标是个事儿。

新京报:目前这样的问题还存在吗?

夏立军:应该说,从2000年左右开始,证监会越来越重视审计师出具的非标意见,所以这几年的非标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企业比较担心证监会对非标的反应。之前是审计师出具了很多非标意见,但投资者不去在意,企业也不觉得有什么成本。最近几年,证监会增加了获得非标意见的企业的代价。在美国靠市场,你拿了非标,投资人用脚投票,很严重,中国是证监会给你惩罚,如果不改的话可能交易所会让公司停牌等等,所以现在只有5%左右的企业拿非标,这5%里面,还有很多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改不了的。

国内上市公司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新京报:您曾经提到,国内上市公司对高质量的审计似乎没有需求,为什么这么说?

夏立军:我们发现,国际上80%左右的上市企业都愿意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但是在中国,四大的市场份额(按上市公司客户数)连10%都没有。这很特别。别的国家都愿意请四大审计,因为这代表着高质量。但在中国,大家似乎对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那么多需求。那我们就会担心,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质量会不会比较低,因为不是最高质量的审计师在做,但独立审计是自愿的,法律没有规定必须请谁。

新京报:四大的审计质量就一定更高吗?

夏立军:四大有大量投资在培训上,有严格的公司规定,还有全球性的声誉,独立性相对更强。最重要的是,四大的规模大,一般企业对它的影响有限。对小所而言,小企业很容易成为它的大客户,对大所而言,大企业就变成了小客户。


上一篇:上海交大工科试验班试行综合评价录取改革


下一篇: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人要有志气,要有事业,要有爱心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iaoyurenwu/112978.html

本文标题:上海交大教授夏立军:股市监管框架未搭建完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