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兼与刘大新同志商榷(2)

时间:2013-01-25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兼与刘大新同志商榷(2)
 

    (二)强调人的自然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刘文认为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是否定了《手稿》中提出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如果把‘人的本质’视为‘有意识’,那么美的本源只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如果把‘人的本质’视为‘改造对象世界’的生产劳动本身,那么美的本源就只能从生产劳动中去寻找—这显然是放弃了对于人外的客观世界的分析和考虑”。这种观点显然也是片面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也是相悖的。其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意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升来”。。正因为人的实践是“自由的意识活动”,所以人的实践“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目的的实现,人类通过劳动,能够把自己的本质力童对象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那么强调人的有意识”和“从生产劳动中当中去寻找”“美的本源”是不是“放弃了对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分析和考虑”呢?显然不是的。人在实践中要将自身的主观目的性与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结合在一起。“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诚然,美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着的。在“建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另一方面,建造主体是积极能动地创造,而不是呆板机械地临摹仿造。“内在的尺度”,是以“物种的尺度”为客观基础的,但可以不断运用“内在的尺度”来度量、改变对象,使对象成为翻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这种“内在的心度”与“任何一种的尺度”的统一是二个客观的实践过程,亦是一个主体能动创造的过程。所以,美的本源在于合主观目的性与合客观规律性的劳动中。其二,刘文的这两个结论是由“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推导出来的。这样的推导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但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劳动的产物。也正是因为劳动。才使人脱离自然状态成为“有意识的存在物”,成为审美的人。人有自然性的一面,又是“社会存在物”。落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落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用异化劳动否认劳动创造美。刘文引用了《手稿》中的一段话:“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了愚钝和痴呆。”由此,刘文引出这样的推论:“劳动的结果不是一个,而是两方面的;一是‘创造了美’一是‘使工人变成畸形’,有的研究者认为劳动创造了一切美,或说是一切美都源于劳动,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的。马克思只谈了劳动创造的美,并不包括自然美,而且劳动本身也不一定都能创造美。”这种说法是不符合《手稿》本意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有两处最重要的美学观点,即“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可见,美的创造与劳动密不可分。“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这二者能否统一,能否说“劳动创造了美”不是普遍性的命题呢?不能。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了黑格尔混淆对象化和异化的概念,严格地区分了劳动对象化和劳动异化的界限,科学地揭示了异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本质。所谓对象化,即人化、外化,指的是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把自己的目的变成现实,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劳动对象化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基础,不受任何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说,劳动对象化在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是绝对的。劳动对象化和创造美是紧密相联的,在劳动对象化过程中,劳动者要按照两个尺度对自然进行改造、美化,将意图外化在劳动对象上,“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反映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本质力量。因此,劳动才“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创造美”。而所谓异化又称琉远化、外在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者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劳动异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象化才成为异化。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异化的社会条件。因此,劳动的异化在整个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是相对的,具有特殊意义。所以“劳动创造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命题,“使工人变成畸形”,只存在于私有制的社会条件下。因此,我们不能用在私有制的社会条件下“使工人变成畸形”而否定“劳动创造了美”。另外,劳动异化“使工人变成畸形”的原因并不在于“劳动”本身,而在于劳动的外部因素或条件,如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等。因为任何劳动者都不会自愿地创造“贫民窟”。先进的“机器”只能比“手工劳动”先进,而不是“野蛮”。那么,即使是异化劳动能不能创造美呢?马克思在《手稿》中的着眼点是剖析异化劳动,来揭落批判私有制社会的罪恶,并没有全面精确地分析异化劳动究竟能不能创造美的问题。但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人类全部文化遗产的的重视程度和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异化确实能产生美。因为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所沉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大多数是异化劳动条件下产生的。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卢浮宫,罗马的竞技场,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认: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这是因为,尽管异化劳动不利于美的创造,但在某种程度上,劳动者也要按照预定的意图。循着美的规律,灌注了心血和智慧,体现着劳动者的本质力量。这样的劳动产品,一方面作为统治者残酷剥削的罪证而存在,而另一方面也作为人类智慧美的结果而留存。正如有些美学家所认为的“马克思认为在异化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美是实存的,就象宫殿一样,它耸立在历史的道路上。它的美是其体的,并不仅仅只是对过去的一种感伤的回忆”。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19301.html
本文标题: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兼与刘大新同志商榷(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