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聚落居民的生活概貌(2)

时间:2013-04-1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聚落居民的生活概貌(2)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大致复原聚落经济生活的概貌。从生产工具分析有较多的农业工具、收割工具,从自然环境看有适合子稻作的农田,加之遗址中有稻谷遗存发现,说明这时的居民承袭了新石器时代以稻作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生活。同时发展了畜牧业,人工饲养了牛、羊、狗、猪。渔猎经济还占有一定的地位。聚落的选址和居住建筑也是承袭先民的,利用自然高台居住,建造圆形或方形的地面建筑。从纺轮普遍的发现,并且用于随葬来看,当时纺织业是发达的,并且进入了家庭

这一时期的居民已经有大规模的宗教活动。如行土墩墓葬制,土墩直径10-2时之,高2一6米,全系人工平地堆成,其规模可想而知。在一些遗址中发现龟甲和牛、羊的肩肿骨片、甲骨上有灼痕,经火灼的钻窝,应是占卜用的。锁金村遗址中出土陶,这反映了一种父权崇拜。在太岗寺聚落中出土的人骨架,有几架是身首异处,上有捆郴痕迹。这可能是一处与祭祀礼仪有关的遗迹。

以台型遗址为特征的聚落经调查已200多处这些聚落遗址是成群、成片分布的。聚落遗址的面积大多是6-7千平方米,大者达一万米、小者不到一千米。毫无疑间,当时的聚落数绝不止这个数。《史记》所载的太伯奔吴“归者千余家”的“家”应该是指父系家庭公社,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家。而且,千余家并不是宁镇地区的全部,还有未归的呢?当然,一个聚落单位也许包含一个“家,或数个“家”,但也是不小的数字了,说明当时人口已不少。

借用民族志材料估算一下当时的人口。前面谈到的黎族,其自然村落的面积一般是1一7千平方米、每一村落的人口一般是80-150人。低于80人的村落面积一般低于一千平方米,超过200人的村落面积都超过一万平方米。台型聚落与黎族的聚落比较虽然跨越了漫长的年代,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社会形态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许单位人口和所需空间的比率差不多。如果这种推测成立的话,按每单位聚落150人计算,那么200个聚落就达3万人。很可能宁镇地区已达10万人,每平方公里约20人。

关于这一时期聚落的社会结构,还是借助有关黎族社会结构的研究来说明。黎族解放前农业生产工具有钩刀、斧、手捻小刀、镶刀、锄、锹、铁犁,以及竹木犁、耙、木锄、尖木棒等。铁器所占比重很小,主要为石、竹、木质器。在铁器传入黎族之前,黎族已进入父权制时期家庭公社阶段,其社会结构是由部落联盟—部落—氏族—家庭公社组成,氏族的职能已由家庭公社取代。这种家庭公社内部结构是由许多父系小家庭结合而成的统一体。但是黎族社会发展并没有按常规发展,而是随着铁器的传入,在汉族的影响下,超越了奴隶制,直接向封建制转化。但封建化的过程非常缓慢,长时期保存着原始社会的残余。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36334.html
本文标题:聚落居民的生活概貌(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