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从诺贝尔奖看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的进程与规律(2)

时间:2012-12-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从诺贝尔奖看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的进程与规律(2)

    相比之下,在二战前的40年中,德国比美国要强得多,诺贝尔奖得主是美国的1倍多,共有39位;到德国工作的外国诺贝尔奖得主也是美国的1倍多。可是二战后的40年间德国一度很衰落,没有一位外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到德国工作。相反。像爱因斯坦、玻尔、费米、富兰克等世界级科学家都流亡到美国。这里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政治的原因。中国科技与诺贝尔奖在中国出生的人到目前为止共有6位诺贝尔奖得主,但遗撼的是,他们全部移居美国。自建国以来,我国本土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的。

1。科学知识积累不够

    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由于历史原因,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放以来,我国在大科学上有了长足进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神洲号”无人飞船的两次升空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在基础科学方面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距甚远,尤其是基础科学知识积累不够。

    对美国1901-1972年期间诺贝尔奖得主的家谱调查表明,科学劳动的隔代连续性是诺贝尔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就是说,知识量的积累不仅与前人的劳动有关,而且还与两代人的智力接力有很密切的关系。在美国,诺贝尔奖得主有54%的人出身于高级专业人员家庭,而出身于普通体力劳动者家庭的仅占3。 4%。同样。在选定一百名获奖人的家谱中,父亲是高级专业人员的,其子女获诺贝尔奖概率为53。5%,它比普通体力劳动者的子女获奖率(8。5%)几乎高出6倍多,山此可见,孕育一个诺贝尔奖得者。至少要三代人的知识积累方能见效,这其中包括教育、科研环境。尤其是家庭教育的莫基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所促成的三代人之间的智力接力,为诺贝尔人才的起飞创造了条件,当然,不能否认,高智商的获得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隔代的知识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体现在他们对父辈的政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的潜移默化的继承上。

    相比之下,我国科学家的“隔代智力接力”相差较远,对我国中老年两院士的抽样估测结果显示,他们出身于“专业世家”的平均不足39,而其下一代继续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的不足10%,这就缺少了孕育人才的基础。

2。缺乏进人世界科学最前沿的科学家群落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9359.html
本文标题:从诺贝尔奖看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的进程与规律(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