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无忧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杂文 > 永不落幕的戏(2)

杂文

永不落幕的戏(2)

时间:2013-08-10 来源:无忧教育网 作者:淡淡 字数: 点击:

永不落幕的戏(2)
仰”,活脱脱一个文革时期的红小兵;另一个胡子拉碴,滑稽的圆眼镜掩盖不住一对狡黯的眸子,倒像是个睿智的老头儿。这个让人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奇怪组合—周颖、高山、孙柏,便是北大剧社的核心。其中高山是社长,孙柏是对戏剧颇有研究的编剧和理论家,周颖是个能干的好管家,为剧社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我接下的也正是她的担子。这三人美其名日来昌平园“交流交流”,其实也是趁着天好来郊外玩玩。大家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又互相介绍了燕园和昌平园两处剧社的发展情况总结出昌平园戏剧演出随意性较大,不够成熟,但校方支持多,排演场地方便,观众热情高,有利于戏剧的普及和剧社初期成长。而燕园这边更宜于创新,已有一些“戏剧理念”,演员的功底和对戏剧的认识也更成熟一些,但也面临地广人忙、校方爱莫能助等实际困难。

    于是大家在互相羡慕中决定取长补短,筹备在燕园的第一次面向全校的戏剧社汇报演出。昌平园的《酒后》和另一个由邵泽辉主演的《人与狗》属于人选剧目。 到燕园去参加彩排,虽然名义上早已是北大一分子,但因一人学便被“分配下乡”,这会儿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肆无忌惮的一对对“鸳鸯”,难免生出一份乡下人进城来的怯意。尤其发现这边剧社人才济济,各方面都比我们高出一筹,又有专业演员英达、英壮、师莉老师的指导,不由更觉仿佛“后娘养的”。排练时,《酒后》又成了老师们攻击的重点,认为对白太多、不够贴近现实生活等等,我们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面对专业人士的挑剔,只觉心灰意冷,欲辩无言。还是高山、孙柏和周颖他们安慰了我们:“这些老师只是我们请来的表演指导,主意在我们手里,不必全听他们的看法。我们都觉得《酒后》不错,参加汇演没问题。”一席话又重新立起我们的信心。他们的那份自信、亲切和有主见,使我深感北大剧社的自主和温馨。 当晚“借宿”燕园36楼。我们这些昌平来的“乡下孩子”,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

    一面在对比中寻找并建立自尊与自信,一面惴惴不安地猜测、幻想着半年后将在这里生活的不远而又遥远的未来。 正式演出那天,在办公楼礼堂里,大家都又兴奋又紧张。台下坐满了人,昌平园有同学自发赶来为我们捧场,爸爸也扛着摄像机为我们摄像。对于燕园人来说是把沉寂多年的北大剧社推上北大舞台;而对于昌平园的我们,还存在首次登上真正舞台、面对据说很挑剔的北大观众的局促与不安。可喜的是,演出竟出乎意料地成功。大家都说“多年没在北大看见这样的演出了”,《酒后》也在观众们不断的笑声和掌声中寻回了自信。落幕后,高山兴奋地拥抱了我一下。因为戏剧,我们是相通的。北大剧社的《吝音鬼》、《魔椅》等剧也使我们大饱了眼福,欣赏到我们自己同学的精湛演技。 演出结束后,燕园的演员们和老师一起欢庆成功,我们却还要连夜赶回昌平园。和燕园的兴奋相比,我们更显得默默。

    在车上,我反复思考着《酒后》的成功所揭示的校园戏剧的命运。为什么它受到了专业演员的激烈批评,却在学生中寻到了知音?无论是在昌平,还是燕园,观众都用热情的笑声掌声表达了他们的认可与喜爱,后来还被人评为“整场演出中最像戏的戏”。或许这正是校园戏剧的立足关键。它虽然和专业戏剧在表演上存在先天差距,但是它绝对可以在思想内容上、立意创新上、对戏剧的不同阐释上赢得一席之地,并与专业一争高低。我暗暗念道:北大,北大剧社,等我回来! 1996年秋,北京最美丽的季节里,我们回到了迷人的燕园。经过一年昌平园的磨炼与“实习”,以及和北大剧社的不断合作与交流,我自然顺理成章地与邵一起“转r正”,成为北大剧社成员,并和老社员建立了深厚友谊。 开始有了共同干一番事业的感觉。在大多数人各自忙忙碌碌的校园里,竟有这么一群有趣又有才华的家伙,用那使不完的灵气与热情,一起创造一个新世界。在这里,我们得以摆脱 “第二次断乳”—由昌平园的“高四”生活到燕园的真正大学生活所带来的迷惘与失衡,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我们尝试体验生活中各种角色,尝

  [写事作文专题]   [说明作文专题]   [想象作文专题]   [元旦作文专题]
上一篇:看榜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zw/k/72871.html
本文标题:永不落幕的戏(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