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论冯玉祥与北京政变

时间:2013-01-0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论冯玉祥与北京政变

    【内容提要】这篇论文旨在研究北京政变的原因和性质。全文分两部分:一、拓京政变的原因,二、北京政变的性质。在探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原因时,作者归结成三个方面,即:冯玉祥与吴佩孚的矛质发展,孙中山学说的教育和国民党的影响;全国各阶层人民反直运动的推动。关于北京政变的性质,文章的结论是:“在国民革命的旗帜下,冯玉祥发动的推翻直系的武装政变。”

   一九二四年十月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的历史作用和影响怎样?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北京政变的原因

    冯玉祥(一八八二年—一九四八年》,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行伍出身。清末入伍,一九一O年任清军管带(营长)。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省督军及陆军检阅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之所以倒戈反直可以归结出三个原因:

    (一)冯玉样与吴佩孚的矛盾发展

    一九一三年“冯玉祥由团长升任旅长以后,就渐渐地敢于拿出自己的政治王张,并且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坟史资料选辑,第三十辑第194页刘骥《阎相文的自杀和玉祥督陕》)如在四川响应护国军讨袁,在廊坊讨伐张勋,在浦口按兵不动反对援闽,在武穴停兵反对援湘。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违反了北洋军首领的意志,破坏了他们的威信,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以为“冯玉祥一贯不听命令,并与南方的势力相勾结。因此,早已不把他看作北洋系统的成员而时时予以排挤和压制。”(同上)吴佩孚与冯玉样在清末就同期任新军管带在东北驻防(吴在第三镇,冯在第二十镇),后来又同期当旅长在四川作战。一九一八年,吴佩孚已升任直军总指挥,而冯玉祥的地位未动。二人貌合神离,最终成为暗敌。

    冯玉祥与吴佩孚成为暗敌的原因是:。

    一方面,由于冯玉祥在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上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吴佩孚的主张相冲突。“冯的作风与其他军阀不同”。在他接任河南督军以后。

    首先驱逐僧道,捣毁佛像,将庙宇寺院改为游民习艺所,并实行废娟,提倡生活朴素。这些举动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而吴佩孚由于忠实地执行了北洋军阀对内对外政策,才能够一帆风顺地由旅长升至师长兼领直鲁豫巡阅副使,地位虽次于曹馄,却手操实权。“非吴者逐,异吴者去,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一些不肯与吴荀合,不为吴所喜的部队都不免于粮班晌乏。由此看来,“昊佩孚对冯玉祥抱有成见”,正是由于受到了“唯我独薄”的封建正统思想意识的影响,也是二人之间矛盾的症维所在。吴佩孚需要一个俯首听命、脑无主见的下级,冯玉祥希望有一个任人唯贤、宽大为怀的上司,二者要求相距甚远。这又是他二人矛盾发展的内在因素,其他冲突不过是在此基础上显示出来的外部表现。冯玉祥与吴佩孚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单纯的权利之争,。应该说还存在着政见分歧。二人之间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留有进步与落后两面相对立的痕迹,反映了直系军阀内部两种不同政治倾向的斗争。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11583.html
本文标题:论冯玉祥与北京政变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