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浅析

时间:2013-05-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浅析

    反思之一:垦荒种粮是否解决了温饱问题。建国后。为缓解人口增加给生产造成的压力,坝上地区先后经历建国初、5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三次大规模的开荒运动。“上山,粮下滩,草场变良田”,盲目垦荒种粮,大面积草场被开垦,植被减少,草原遭破坏,从而加剧了生态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一是土地裸露风蚀严重,耕地沙化,质地变粗,土壤肥力下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形成了“耕地越种越多,粮食越打越少”,“粮食吃草原,风沙吃粮田”,“广种薄收,薄收广种”的恶性循环。二是降低了对小气候的调节能力,气候变的干操,风沙干旱等灾害增加。70年代平均大风日数比60年代增加13天,沙尘暴日数增加4天。造成农业生产连年久收,粮食生产低而不稳,畜牧业严重缺饲草。这一时期粮食生产不仅没搞上去,温饱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制约了畜牧业。

   反思之二:“林牧农结合,以牧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否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畜牧业商品率。违背自然规律的育目开荒,使大自然向人们亮出了“黄牌”,既而又朝着“以牧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由过去单纯抓粮食又倒向单一抓牧业上去了。在片面追求畜禽发展数和存栏数的思想指导下和政策扶持下,牲畜数量在短时间迅速上升,加上开荒草原面积的减少,导致超载过牧。自然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草原再生能力受到破坏,牧草产量和质量下降。草畜矛盾愈加突出,夏季放牧草场十分紧张,冬季饲草储备不足,牲畜大半年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生产能力大大下降,“爬蛋”、死亡严重,陷于“越养越死、越死越养”的怪圈。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畜产品加工不配套,畜禽商品率也很低。这一时期不仅没有解决增收问题,农民越来越贫困,扶贫一〔作成为当务之急。

    反思之三:“以牧为主”的指导方针,着眼于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加剧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受到了生态规律的惩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而人们的行为又缺乏生态理论的科学指导,难免产生违背生态规律的盲目行为。

    “以粮为纲”,“以牧为主”的经济结构是一种单一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缺乏生态思想,忽略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忽略了农林牧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践证明,这种单一型经济孤军深入,顾此失彼,以栖牲一业补偿另一业,必然会走上畸型发展的轨道。单方面抓粮食生产或单方面抓牧业,主观上想抓重点,抓主要矛盾,而实际上是以局部代替整体,用孤立的观点看农业,客观上造成了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总之,目前在一定时期内,坝上农(种植)、林、牧各业都没有条件上升到主业地位。只能以恢复、治理、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为主导思想,来综合、协调、发展各业。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45151.html
本文标题: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浅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