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陈子昂研究

时间:2013-05-2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陈子昂研究

    《陈子昂研究》共写了十个专题:

    (一)生卒年考辨;(二)诗文编年补正:(三)生平和思想;(四)碳感遇诗》析疑;(五)评《诗比兴笺》对《蓟丘览古》和《登幽州台歌》的币曲;(六)沦陈子昂的诗;(七)千勃陈子昂文学主张异同论;(八)振兴店诗的主观因素;(九)《感遇诗》研究述评:(十)历代陈子昂评价述评。

    另有《陈子昂研究资料选》,附后。

    这里呈交的是:(一)、(二)、(三)。

    现将这三篇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生卒年考辨

    本文对学术界流行的三种说法(6i>6-698; 656-695;661一702),提出了质疑,重新探求了陈子昂的卒年当为:658-6990

    一、子昂非656年生,亦非698年卒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出版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多持此说(详见本文注②)。

    笔者指出:《陈子昂集》卷六有《王府君志》、《陈公墓志》二文,子昂皆明署圣历二年(699)作。故子昂不当698年卒。

    笔者又指出:《新唐书·木传》虽有了“享年四十三”之说,然《。别传》、《赵碑》均云子昂“终年四卜二”。《别传》、《赵碑》之作者,一为陈之密友,去子昂仅七十余载。故其言较宋人为确。

    因卒年错,享年不确,故656非其生年。

    二、子昂非695年卒

    三十年代中期、五十年代末期有人持此说。

    笔者指出:哎别传》、塔赵碑》、两《店朽·本传》、《通鉴》卷二百五、六均云:696年9月迄697年7月,子昂随军东征契丹。又,《妈牙文》、《荣海文》、《蓟丘览古》七诗、《荆州大崇福观记》,子昂竹分别署明作年:697至699年。故卒于695年之说,其误甚矣,

    三、子昂非661年生,亦非702年卒

     罗庸先生于三十年代中期著(陈子昂年谱》,据《赵碑》

    “年二十四,文明元年(684)进士”语,求得此生卒年。四十、五十年代已有人响应,六十年代迄七十年代末,诸家无不依而从之。

   笔者认为:此说有可疑者二,抵悟不合者五。

    将《赵碑》之言,参验于《别传》、两《店书》、《通鉴》、《唐才子传》、(登科记考》,其说乃属孤证。《罗谱》以孤证为据,此可疑者一也。

    《赵碑》云,子昂文明初,年二十四,是其必生于661年。后复云,子昂享年四十二,卒于居父丧时。今考:子昂《陈公墓志》日:父丧圣历二年(699)七月七日。据《旧唐书·张束之传》、杜佑《通典》卷八十七载:其时丧制:“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几军。”由699年7月7日顺推二十七月,丧除在701年10月。即以701年10月逆推四十二年,则生年当为。以此观之,《赵碑》前矛后盾。《罗谱》只操《赵碑》前矛,不顾其后盾,此可疑者二也。

    子昂有《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一首,从《全店诗》卷七十二孙慎行所作序可知,其时在680年3月,地在东都洛阳。《罗谱》云子昂681年始出蜀,东入咸京。此与子昂行事抵悟不合者一也。

    子昂《堂弟孜墓志铭》云:孜亡于693年,时三十五岁。今依《罗谱》子昂生于661年推算,693年子昂方三十三岁,少孜两岁,何以称孜为弟?“弟”“兄”颠倒,长幼乱齿。此抵悟不合者二也。

    子昂《昭夷一子碑》云,赵爽固卒于696年。赵卒后,宋之问写诗给子昂、卢藏用,以表伤悼。卢藏用有诗还答,其诗题日:“宋主薄鸣皋梦赵六,予未及报,而陈子云亡。”诗句日:“鸣皋初梦赵,蜀国已悲陈”。又:《旧唐书·卢藏用传》称:子昂、贞固“二人并早卒”。据此可知,陈卒距赵卒未久。《罗谱》定702年为子昂卒年,距赵卒已隔六年之久。此抵悟不合者三也。

    《别传》、《赵碑》、《新唐书·本传》写子昂卒时:或日:“哀毁,杖不能起”;或日:“尚庐墓侧”,或日:“每哀拗,闻者为涕”。此皆可证子昂当卒于父卒不久。若依《罗谱》子昂卒于702年之说,其时子昂已服阅。杜佑《通典》曰:服阂“如其平常”。《罗谱》所云子昂卒期,与上述诸家所记卒时情状不符。此抵悟不合者四也。

    笔者据唐人孙邀所撰《王公基志》及《旧唐书·卢藏用传》、《唐会要》、《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八所引《御史台记》,对《别传》中所提及的卢藏用、陆余庆、王无竞三人称谓作了考查,考得《别传》作于700年下半年。《别传》乃记述陈子昂生平之作,其作写于700年末,《罗谱》云子昂卒于702年,与《别传》作年,与《别传》所云卢、陆、王三人称谓不符。此抵梧不合者五也。

    总之,笔若以“可疑一者”亡证了《罗潜》推算陈了昂生卒年时,所持论据之不可靠,以“抵悟不介六”一。四两则,揭礴了《罗普》与于昂生平行事之矛盾;以“抵悟不合者”二、三两则,揭露了《罗谱》与子昂社会关系之矛盾;以“抵悟不合者五”揭示了《罗谱》与记述子昂生平资料的矛盾。可见,无论从纵的方面剖析,还是从横的方面考察,子昂皆不当生+661年,卒于702年。

    四、子昂当生于658年,卒于699年

    笔者此说之据是:

    1、卢藏用在《别传》中说,他于圣历初(698 ),南游至蜀,曾与子昂“幽林清泉,醉歌弦咏”,但“余旋未儿”,而“彼已亡”。‘是此,子昂之卒定距藏用698年南游不远。

    2、《别传》云,因父丧,子昂‘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因此,县令段简将其,数舆曳就吏”,害死狱中。由此可知子昂遇害,必与父卒为期颇近。;又据杜佑《通典》。“总论制度’考,子昂被刁,数舆曳就吏”害死,说明其遇害必在父葬虞祭不久。子昂《陈公墓冰下云,其父葬于699年10月奋故子昂之卒,必距699年10月很近。

    3、从《旧唐书·宋之问传》、《新唐书·陆余庆传》、《唐会要》、《资治通鉴》。考得卢藏用悼念陈子昂的诗:《朱主簿鸣皋梦赵六,序一未及报,而陈子已亡,今追为此诗贻宋兼平昔游旧》必作于700年下半年。又,诗云:“新坟蔓宿”。据《礼记·栋弓》孔颖达疏,宿草乃有,年陈根之草。“朋友哭为一期,草根陈乃不哭。”由此可知子昂卒午卢藏用之诗写作一年前, 699年10月至12月之间。

    《别传》、之《赵碑》均公,子昂享年四十二。邮99上推42,得其生年为658年。

 

    诗文编年补正

    《罗谱》问世后,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岑仲勉在一篇文章中,作了一些补正。

    本文就二十八篇诗文作了补正。因不便于写出各条补正提要。现就诗和文各举一例:

    如:《补正》第六条《为乔补阂庆武成殿表》。

    塔罗讲》云:‘居东都数年中作”。岑林勉先生说:“《新唐书》卷四:‘光宅元年(684)二月,甲子,皇帝率群臣上尊号于武成殿。’则此文殆光宅初作。”

    《补正》说:罗说失之于泛,岑嵘属非。根辫。

    1、《唐会要》卷五十六、《通鉴》卷二百三,均云补阅之官始设于垂拱元年(685)。若依从岑说,《表》作684年2月,何以称乔知之为口补阅”。

    2、据《唐六典》载,武成殿在洛阳宫南光政门内。武则天登此殿机会当是很多的。如《旧唐书·王方庆传》载:神功元年“则天御武成殷,。况且,本文只字未提“皇帝率群臣上称号,之事。岑文所引史料与本篇原意不符。

    3、《表》文赞颂武则天:“今则当千载之运,得三统之元,帝气佩盆。柞基于元命,皇图幽蔼,象显于天成。”据《旧唐书·则天本纪》载,天授元年(690)九月九日,武氏改唐为周,称帝。故此套表》当作于690年9月,则天称帝后不久。

    再如:《补正》第十九条《赠赵六贞固》(其一)。

    《罗谱》未编年。《补正》指出:诗日:‘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回中”、“陇城”,皆686年子昂随乔知之北征金徽州都督仆固始所经之地。子昂一生两次从军:一次北征,一次由洛阳去营州东征契丹。东征绝不会‘登陇城’。故此诗当作于686年北征时。

    陈子昂的生平和思想

    鉴于学术界很少专文论述子昂的牛。平和思想,木文就此作了述评。

    笔者主要新见有:

    (一)在述评中对子昂某些行年和诗文作年进行了修订。如:生卒年、东入咸京游太学年、丁母优和任右拾遗年;《感遇》(十一)、《答洛阳主人》、《修竹诗》、《送别出塞》、《感遇》(十五、十八)作年,等等。修订理由大多见前两篇考证。

    (二)关于子昂的青少年时期,旧说均云,他是一个年至十七、八尚不知书的浪荡子,后入学慨然立志。一般文学史多从朋说。这种评述不能充分说明,为什么陈子昂一登上仕途就能理智地正确地分析当时天下形势,提出良好的政治主张;为什么陈子昂“初为诗”,就获得了“天下文宗”的赞誉。王运熙先生似乎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陈子昂和他的作品》一文中,肯定了陈子昂青年时已“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特别是从子昂本身作品分析中,肯定了“年青时代的陈子昂,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已经给予很大的注意”,是颇有见地的。但因其文涉及问题较多,对此未展开论述。本文以子昂撰写的《故居士陈君碑》、《陈公墓志》、《堂弟孜墓志》、《谏政理书》、《上军国机要事》、《上蜀川军事》、《上薛令文章启》及《别传》、《赵碑》、《新唐书·本传》为据,综合分析了子昂青少年从事的杜会活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诸方面的因素,展现了子昂由“驰侠使气”的少年到立匡政辅佐抱负的成长过程。认为:青年陈子昂已经树立了远大的抱负,具备了关心国家利益、同情人民的思想;青年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研究和已经具备的先进思想,为他尔后挑起改革诗风重任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子昂青年时隐居学道,!日说失载,《罗潜》作丫补正。王运熙先生在论及此事时,只说这是子昂祖辈好道弃仙的消极思想影响的结果,没有具体地区分青年隐居与晚年隐居的实质差别。这样,就无法解释:683年尚在隐居学道的陈子昂。为什么684年春又奔赴洛阳应试,井连续献书,要“再取连城璧,二珍平津侯。”本文依据子昂《感遇》(十一)、《送别出塞》所透解的隐居“实非其志也”(庸汝) 《诗解》评语),依据子昂684年在《谏政理书》中说:“巨每在山谷,有愿朝廷”,揭示了子昂青年时山栖学仙的真谛。认为:青年陈子昂的隐居学道,虽有祖传的消极成分,但它既不同于通世的隐士,又不同于走“终南捷径”,募荣求利的卑琐文人,而是在时代风尚畏染下实现抱负的一种手段,是要待时而出。这时期,子昂思想上的主导方面仍然是积极入世。

    (四)关于子昂思想发展的阶段,学术界多认为有前期、后期之分,也没有指明应以何年何月为界。本文依据:(1)686年以前,子昂所上谏琉,多正面陈述政见,诱导统治者“安人”,如《谏灵驾入京书》、《谏政理书》;揭露时弊,只归咎于刺史、县令、朝廷使臣;而687年至692年前,所写《谏刑书》、《谏用刑书》、《答制问事八条》、《谏雅州讨生羌书》等,则多尖锐地直截了当地指陈时弊,往住将时弊之过归咎于武则天。( 2 ) 686年北征前,子昂所写诗欧多充满蓬勃向上的理想,昂扬奋发的精神,乐观豪爽。如:《答洛阳主人》、《送别出塞》、《修竹诗》等。而686年北征中,则唱出了“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始以深沉组藉的笔触批判现实,如:《感遇》(三)、(三十五)、《题祀山烽树婚乔十二侍御》等。(3)从692年返蜀丁母优之后,到699年遇害身亡,在冷遇、陷害、排挤打击不断袭击的情况下,子昂出世退隐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指陈时弊谏疏寥寥无几,东征契丹时的诗歌刚刚复苏了建功立业的奋发精神,很快又被抑郁不平的愤嫩替代,进而为愤世嫉俗,向往隐逸所淹没。如:丁母优时写的《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赚;诗;695年被诬入狱后写的《送中岳二三真人序》;东征时写的《送薯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序》、《登蓟州城西北楼送崔著作入都序》、《蓟丘览古七首》、《登幽州台歌》:698年挂冠归里前后写的《与韦五虚己书》、《感遇》(十五)(十八)(二十),等等,便是这种思想发展的有力证据。

    因此。本文将子昂一生思想发展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686年以前,是他懂像未来的阶段:686年北征到692年,是他忱虑国什民生,勇敢地向各种弊政作斗争的阶段:8'92年到6”年,是他在邀受冷遇、陷害、打击下,迫不得巳地向消极的宗教世界苦渡的阶段。当然,还得重复一句:这只是就总的趁向,进行大体划分而已。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48746.html
本文标题:陈子昂研究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