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论先秦的“道”

时间:2013-05-2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论先秦的“道”

   “道”是中国思想史的基本范畴之一,形成于先秦。先秦的“道”,内容丰富,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及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哲学、政治和伦理的面貌。它是一个思维细胞,孕育着后来许多思想观点的胚胎:也是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显示了人类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道”的形成过程

    “道”的范畴,是由人走的道路引申出来的。这种引申以社会实践为墓础,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大约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它萌芽于周初,产生在春秋中前期,形成于春秋末。周公的“道”,反映了萌芽阶段的特点,季梁、管仲、子产、史墨的“道”,表明了产生过程,老子的翻道”,标志着范畴的真正形成。在老子以后,人们几乎都抓住这个范畴不放,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探讨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中国思想史便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道”的内容充分展开了,它既是宇宙本体‘客观规律和思维方法,又是政治原则和伦理规范,并且呈现出百家争鸣、百齐放的壮观。

    二、“道”是宇宙本体

    “道”的宇宙本体之义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老子的本体 “道”具有两重性,既有物质性的一面,又有精神性的一面,是“有物”和“无物”的混成。这是一种一元论,有动摇性,其趋势:一是向唯心主义转化,二是向唯物主义发展。唯物主义者大都用“精气”来解释‘道”,把宇宙本体说成物质性的东西,这是老子二元论向唯物主义的发展。宋尹学派。荀子、《易传》都是如此。庄子则用“非物”的绝对精神来解释“道”,这是老子二元论向难心主义的转化。田骄(《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种佚书是田骄的遗著)、韩非、《吕氏春秋》也走向了唯心主义,但他们所走的道路与庄子不同,是用老子那个精神性的“一”来解释“道”,把“道”弄成了绝对精神。这是秦统一中国前夕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思想现象,大概哲学家都在为统,一寻找理论根据吧!

    三、“道”是客观规律

    “道”的客观规律之义是管仲发端的。它反映了人对事物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从老子到孙武、范。和孙腆的“道。,表明人们认识从消极向积极的转化;从孙武,范住和孙腆再到宋尹学派、荀子的“道”,表明人们认识从狭窄到广泛;从宋尹学派、荀子再到《易传》的“道”,表明人们认识从广泛到深刻。“一阴一阳之谓道”,接触到辩证法的核心,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最早表述。从老子到《易传》的。道’可以看出,辩证法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

    四、“道”是思维方法

    “道”作为认识论范畴。具有思维方法之义。这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深化,是对思维的一种思维。“道”的思维方法之义是宋尹学派首先提出的,将之称为“静因之道”。“静因之道”反映认识上的主观性,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但是,它在反对主观性的同时却陷入了片面性,具有形而F学的特点。苟子对“静因之道”进行扬弃,吸取其反对观性的合理一面,克服其片面性的消极一面,提出了“虚壹而静”的“治心之道”。“治心之道”主要是反对思想的片面性,同时也反对主观性。他把“引”引入认识论,作为掌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一环。但这个“引”不是我们所说的社全实践。所以,苟子也没有科学地解决思维方法的问题。

    五、“道”是政治原则

    “道”作为政治范畴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孔子用“平L”来解释“道”把“道”作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原则。孙武把“道”与“法”相提并论,将之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原则。战国时期,出现了“礼”、“法”合流的趋势。宋尹学派、荀子用。道”把“礼”、“法”统一起来。同时,也出现了“道生法”的观点,宋尹学派、田骄等道家向法家转化。法家集成者韩非的曰道”,是以法治为核心的“法”、“术”、。势”的结合,基本精神是君主独栽、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加速了封建统一化的过程。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上,存在着“王道”与“猫道”之争。儒家的孟子、荀子主张‘王道’,而乓法家的孙膜、韩非则主张“猫道”。秦始皇用韩非的理沦统一了天下。

    六、“道”是伦理规范

    “道”既是政治范畴,又是伦理范畴,二者在先秦思想家那里,往往结合在一起。不过,从孔子开始,“道”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伦理范畴,专指道德而言,不再和政治意义娜联了。孔子和墨子的“道”都是伦理规范,是讲“人”的,但二者的“爱人”是不同的。孔子的“爱人”不过是在森严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的夹缝里,涂上一些温情脉脉的道德润滑剂罢了。墨子的“爱人”,则否定这种等级制,是小生产者的一种平等幻想。孟子的伦理“道”,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种自我意识,是封建社会人道主义平等观的雏形,它反映人从奴隶制的侄桔中解放出来了。荀子、韩非的。道。也是一种伦理规范和纲常名教。它说明,人从奴隶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之后,又被套上了封建主义的枷锁,

    七、“道”的历史特点

    先秦的“道”是一个历史范畴。如果把它和同时期古希腊哲学的一些范畴以及后来西汉前期的“道”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三个历史特点:一、先秦之“道”是“一身而数任焉”,它既是宇宙本体、客观规律、思维方法,又是政治原则、伦理规范,无论在哲学上和政治伦理上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壮观;二、先秦之“道”是始终围绕着天人关系问题,表明了“天”的地位下降和“人”的地位上升;三、先秦之“道”作为客观规律来说,它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人与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由此显示出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丰富多彩。总之,先秦之“道”的历史特点是有规律性的。它所反映的理论思维水平,与历史进程具有同步性,受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为社会实践所决定。

    从理论思维本身的发展来看,“道”是在以“天”为中心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世界观危机、破产中出现的一个新范畴;这个范畴一出现就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又在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范畴自身的对立统一,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统一。所以,抓住思想史中的一些基本范畴,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作历史的、逻辑的考察,有助于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人类要进行理论思维,就必须运用逻辑范畴。逻辑范畴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如果离开实践进行虚构和捏造,那它就成了谬误和诡辩的工具;如果通过实践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那它就会成为通向真理的阶梯。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论

    思维能力。理论思维是科学的灵魂,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蜂,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是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重要一环。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48765.html
本文标题:论先秦的“道”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