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浅论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2)

时间:2012-12-22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浅论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2)

    在马克思《资本沦》的第306条脚注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3页),已清楚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一切时代的地方。”正是这些特点。使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资本者的整合力比地主要强,从而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厂封建社会。

3。剩余劳动的主要来源是集体协作力

    马克思指出资本运动的关键在于让货币增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可以代表其它的物品。资本者投人的资金是本金。从宇观(全球)的角度看。货币增值只能在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仅仅是让物品流向不同的地方,好比只有一桶水在几个桶里倒来倒去还是一桶水。从宏观(国与国之间,一国内)的角度看,流通中因供求的关系,有时W’-G‘不能实现,有时对单个国家或单个商家来说,流通领域可以对自己产生更高的价格,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货币。但是,在市场中买卖双方是“平等”的,从成交中看不出谁剥削谁。要弄清资本是否产生剥削。必须像马克思那样,要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

    在马克思的分析过程中,已指出了资本运动公式:G-W W'-G'。马克思清楚地分析到,G的增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即G-W-W'。在生产过程中,Pm这类生产资料是将本身原有的价值全部或慢慢全部地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去,不会在生产过程中增值。真正能使G增值的关键在于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多少新的剩余劳动。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指出,通过协作和分工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这种生产力产生的效果要么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么是只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集体力由两个方面形成:第一,由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第二,山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竟争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一E作效率而形成的新力量(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2~第363页)。为了便于后面的分析,在此借助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的概念。将第一种情况下产生的集体力称为“一级级差集体协作力”,将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集体力称为“二级级差集体协作力”。换一种说法一级级差集体协作力,是没有考虑到人的主动因素,即将打工者看成是与其它劳动资料相同的物品(如将工人当作机器的附属品),或让打工者从事的是在缺乏人性的工作情况下而产生的集体协作力。二级级差集体协作力,是在一级级差集体协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的主动因素,即将打工者看成是人而不是物品,或叫有人性的工作情况下而产生的集体协作力。现在“以人为本”的做法正反映了这点。正是这两种协作力,才能使生产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动。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9021.html
本文标题:浅论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