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浅论网络经济与经济伦理(2)

时间:2012-12-2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浅论网络经济与经济伦理(2)
个人提前行动、创新的“战略管理模型’,;将新古典经济学家作为方法论基础的企业家个人只作为社会网络的一个联结点,而由不同个人组成的网络利益群体作为经济学分析基础;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市场与企业彼此对立、界限分明的简单化的观点,认为个人或组织已通过网络将自己与市场环境联为一体。从而突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空间而进人媒体世界,出现与原有实物经济相对的虚拟经济或网上经济。

    90年代中期,西方的这些新的经济观点开始通过各种传媒和学术交流传人我国。并在我国翻译和创作了一批关于“知识经济”的论著。虽然“知识经济理论曾在我国一度成为经济学界的一大热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国人的作用;但除少数论著外,大多数论著似乎都是在不得其要领的情况下的追风式炒作。近几年,开始出现了一批深谙“新经济”或网络经济要领的经济学家和实业家,如经济学家杜家滨、张维迎、张其佐、黄泰岩、牛飞亮、陈湛匀、鲍康荣和实业家俞敏洪、刘晓林、刘元煌等,发表和出版了一些严肃的关于网络经济的论著。但对于如何将网络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嫌薄弱,具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的系统性研究还很少。

二、经济伦理学运动

    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经济活动、市场经济曾被理解为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的不讲道德的原始“丛林”。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经济学与伦理学也分道扬镰,被视为两个互不相干的学科;于是“丛林法则”成了指导市场经济活动的惟一法则。在“丛林法则”的指导下,西方工商业为了追求利润而残酷地竞争,无情地博杀,经济活动成了一种无人性、无道德的以金钱和诡计为武器的不流血战争。与此相适应,美国拿破仑·希尔等人关于“抽象的贪婪”、“商战谋略”等宣扬“丛林法则”的各种书籍也广泛传播开来。在这种氛围中,为了不择手段地赚钱而践踏法律和道德,损害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恶性事件也不断增多。当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公司的种种丑闻频频曝光之后,受害的一些美国人开始寻求走出那个充满罪恶的原始丛林的出路。于是首先在美国大学掀起被称之为“经济伦理学运动”的浪潮,并由大学的理论研究走向了企业的实践。其中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所罗门、本·巴鲁克·塞利格曼、保罗·霍肯等。这场由学界发起的“经济伦理学运动”受到了美国政府和立法机构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反公司腐败的法令。同时在美国公众中形成了对企业界不信任甚至敌视的道德氛围。在这三重压力之下,美国企业界也变被动为主动,纷纷赞助各种经济伦理问题研讨会,并通过制定公司伦理章程,对公司职员进行伦理培训而调整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9351.html
本文标题:浅论网络经济与经济伦理(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