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袁崇焕之死与明末的党争

时间:2013-01-0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袁崇焕之死与明末的党争

   【内容提要】明崇祯为何将有功的边防大将哀崇焕处死?有人认为是后金皇太极使用了反间计,有人认为与衷有隙的朝臣及魏阉党搞报复,两者都利用崇祯皇帝的猜疑心理,“借刀杀人”。本丈作者认为,这两方面均不是哀被杀的主因。作者从天启年间遗留的党争问题和哀崇焕与东林党的关系着眼,分析出:崇祯为维护皇权打击东林,不惜杀害宁边大将,充分表现了封建帝王专制残忍的本性。这不能不是封建社会中人才的一个悲剧。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朝边防大将、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袁祟焕被碟于市。此前,兵科给事中钱家修等上书喊冤,“关外将吏士民日诣督辅孙承宗号哭代雪”;袁崇焕部下“念崇焕就执,将士惊惶,彻夜号啼莫知所处。但袁崇焕终被处死。当时满洲(女真)贵族集团势力日益强大,明王朝面临着严重威胁,为什么边防大将袁崇焕反被祟祯帝杀掉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须从他的生平活动及其在明廷中的地位谈起。

    一、衰崇焕事略及其为夭、拱两朝盆用的情况

   袁崇焕(1584-1630年)广东东莞人,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他出生之际正是“北虏南俊”为患最烈之时,明末的腐朽政治和民族危难促使袁崇焕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他除了读书以求仕进外,还留意兵法,“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阮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中进士,任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到京师朝翔时被破格任用为兵部职方主事。他凭着超人的胆略,曾召单骑出阅关内外”,并“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从而获得了将士们的敬佩和朝臣的赞赏,很快被提为金事、监关外军。年轻的袁崇焕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天启三年,祟焕提出了筑城宁远(今辽宁兴城)以卫关门的建议,得到大学士孙承宗的赞同。在孙的支持下,崇焕仅一年就筑成了关外重镇宁远,并渐次修复了锦州、松山、大小凌河诸城,“内柑军民外伤边备,劳绩大著。”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孙承宗罢去和高第代孙后,高一反前法,主张尽撤关外诸城,仅守关门,崇焕执意不从,慷慨陈词道:“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也。”表现了他与宁远城共存亡的决心。由于关外诸城匆乱撤离,宁远一城孤立无援,被努尔哈赤闻讯带领大军包围(1626年),形势十分危急。在这严重关头,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并加固城防,决心死守。他身先士卒带领将士激战,并用西洋巨炮配合轰击,后金(1636年改称清)兵攻城不下,被迫解围而去。自萨尔浒之战(1619年)后,后金曾席卷辽东,“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周敢议战守”,此战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的第一次败仗,竟使他抑愤成疾致死,而袁崇焕则由此功被提升为辽东巡抚和兵部右侍郎。此后,明朝廷愈依崇焕,将关外事务全由他一人督理。在祟焕的积极努力下,逐渐恢复了高第所放弃的关外诸城,并又一次击退后金兵的进攻,获得宁锦大捷,明朝关防一度较以巩固。这样一个边防重臣却由于不屑于馅事宦官魏忠贤而遭嫉恨,宁锦大捷后,崇焕竟被攻击为‘春气”而被迫“乞休”回家了。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11877.html
本文标题:袁崇焕之死与明末的党争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