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

时间:2013-01-0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农业投资应该向效益高的方向流动。然而我国的家庭承包制是按照人口或劳动力确定承包地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变化,原有的承包地被迫不断进行小调整,给农户造成了承包制的不稳定感,严重妨碍了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投入,导致对地力补偿不利,结果一些地方地力严重下降,农业生产处于徘徊境地。

     4.土地不断分割,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形成

    由于实行按人平分土地,随着家庭人口的变动导致耕地不断重分,长此以往不仅要破坏家庭承包制,而且规模狭小的经济,阻碍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目前,我国农村户均经营的土地不到7亩,沿海地区才4-5亩,而美国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平均为2000亩,最多达2.4万亩,欧共体多数国家家庭农场平均耕地为20亩,最低60亩。我国家庭经营经济在世界上也是超小型的经济,这也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5.现行土地使用制度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要求土地逐步向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集中。为此,需要对农村土地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合理使用。而现行承包制是以地块零碎分割和各户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土地的转包转让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一些种田能手因为耕地过少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有些农民由于劳力不足或从事其他产业而无力继续经营承包土地。这不仅妨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而且制约了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更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着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二、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是农业内部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人均分地带来了耕地面积过小.地块零碎问题。在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实施“富民升位”战略中,由于土地不能集中,地块零碎,变动频繁,分户经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大延缓了开发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从1994年12月开始,北票市对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建立上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地改”以后,农民改变了以往的掠夺式生产,保护土地,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增施了农家肥。1995年在遭受严重春旱、低温寡照、秋霜冻害等多种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2.“亿公斤,比大丰收的1975年2.1亿公斤增加了26.7%。实践证明,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把农村经济进一步引导到市场经济的轨道,必须实现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经营,而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是实现这种经营的必然要求。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zy/13583.html
本文标题: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