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道德讲堂教案诚信

时间:2013-07-30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小亭 点击:

道德讲堂教案诚信

教学目标:

1、深刻领会朱熹诚思想的丰富内涵;

2、联系实际,分析社会各个领域诚信失缺危害及原因;

3、认真思考,探索建设诚信尤溪的对策。

教学时间:2010年6月29日教学地点:尤溪县委文明办教学对象:文明办全体干部职工教学方式:集中授课授课过程:

一、导入环节:阐述朱熹诚信思想的丰富内涵诚信,就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信用缺失,道德沦丧,必然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得到有力支持和保障。从中国道德史、诚信史来看,儒家创始人孔孟首先倡导诚信。朱熹从理论上对诚信作出了最深刻的分析,把诚信纳入理学范畴,纳入完善人格,纳入治国安邦之策。

朱熹认为,“诚”即诚实、诚恳。他说,“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朱子语类》卷119)。“诚者,实有此理”,“诚,天然之本然也”,“诚只是实”,“诚是理”(《朱子语类》卷6)。朱熹认为,“诚”有四个方面的涵义。首先,指真实不欺的品德。它要求人有真心、真言、真行,真诚地待人处事,反对欺骗、虚伪。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其次,认为“诚”是本然存在的,是对客观必然性的概括。“诚”是“天理”的组成部分。第三,认为“诚”是道德本体。“诚在道,为实有之理,在人为实然之心。”“诚意者,自修之首也”。“欲自修者,知为善以为其志,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四书集注》)第四,把“诚”作为区分人品的标准。“ 诚”是“仁、义、礼、智、信”的根本,是各种善行的伦理道德的源头。“诚意”,是区别君子与小人、善与恶的关口。“信”即信用、信任,是指真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德。朱熹说,“信,实也”,“所谓信者,是个真实无妄底道理”。“信只是实理”(《朱子语类》卷44), “信是信实,表里如一”(《朱子语类》卷48)(《朱文公集·玉山讲义》)他还说,“信是言行相顾之谓”。朱熹的信也有四个方面的涵义。

首先,信是实在、不虚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其次,信是实理,理是客观存在的,信也是客观存在的,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反映它就是信;第三,信是表里如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虚伪,不作假象;第四,信还指人们言行一致,要求人们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要言而有信,诺而有行,行而有果,以信用取信于人。

朱熹认为,诚信是做人立德的根基,是人格修炼的起点。诚与信互为因果、互为表里。诚是信的本体,信是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品质;诚是信的依据和标准。诚与信之间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诚是基础,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信是理性实践精神的外在表现。诚信是人“近德向善 ”的追求,是人的自我身心的统一。诚信归根到底是对人性价值的认知和肯定。朱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并吸收佛、道思想精华,把诚信与自己创立的理学体系结合起来,从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角度,论述了诚信的本质,论述了诚信作为社会人立身处世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决定性意义。

二、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一)结合教学和工作实际,请同志们从不同领域谈谈诚信可能出现的偏差。

  [诚信作文专题]   [夏天作文专题]   [1500字作文]   [300字作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jiaoan/yuwenjiaoan/68962.html
本文标题:道德讲堂教案诚信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