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浅谈家庭中的教养(2)

时间:2013-09-03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浅谈家庭中的教养(2)

这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告诫我们:“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些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的警世格言。良好的榜样就能使儿童学善,不好的榜样则使儿童学坏。父母和儿童自幼相处,接触时最长最密切,是最可接近的人,又有权威性,所以父母最先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孟毋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同伴的影响作用就很大,何况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影响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有哪个父母不关爱自己的子女的?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凤,今后出人头地,有一番作为?特别是一些祖父母的过渡的宠爱。但是凡事要讲究方法,有的家长对孩子关爱得法,结果使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得以健康的成长;而有的家长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心思、心血,可是,由于观念有误、方法不当,却没有使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方法。

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正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行为,才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发挥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功能,探寻适合幼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化得到健康的发展极为重要。总结以下几点:

1、家长应提高社会性教育的意识。家长要提高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子女实施正确的教育。

2、言传身教,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幼儿的道德行为,这种转化就是一个社会化教育过程,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和质量。为人父母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严而不厉,威而不猛,态度言行要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从自己身上习的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不要过度地保护、溺爱等。

3、建立民主化的家庭。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应该把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听取孩子的意愿,使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谦让和尊重长辈。那种对孩子限制过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专制型和对孩子百依百顺、“拿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的溺爱型,以及不关心孩子,放任自流的冷淡和放任的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都是不可取的。

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幼儿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过程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人的社会性有效发展是其获得成功的一条“高速公路”。可现实中,发展幼儿社会性这一重要任务却往往被许多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忽视,造成幼儿心理健康的片面发展。如:不少幼儿的计算、语言表达、绘画、唱歌能力较强,但又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坚持性、自心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我们提倡不要过多地保护孩子,要放飞孩子,还孩子一片任意翱翔的蓝天,让孩子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孩子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互相交流知识、经验和技能;在与伙伴的交往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体验各种欢乐与痛苦,从而培养其诸如同情、分享、合作、友爱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行动。那么,结合《纲要》精神,父母应该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81484.html
本文标题:浅谈家庭中的教养(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