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问题

时间:2013-01-22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问题

    列宁说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感情而存在。”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有利克服、抑制“怕”、“没趣”等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则会麻痹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助长对事物(学语文)的厌恶情绪,更“怕”、更“没趣”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

    一、导语要有感情

    精心设置导语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投人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要使用得法,要有趣味,有情感,不但能引人人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还要塑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在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的指导下,设置好导语很重要。导语可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可用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一则寓言等引发,也可结合与文章有关的人物轶事,历史典故,创作背景导人;还可根据创设情境、设疑、以旧带新、导游式等导人。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投入感情,结合课文内容画出几幅图画,这样学生在蓄满着热爱春天的感情氛围中,教师再稍一点拨,本课的重点、难点也就不讲自喻了。

    二、朗读要有感情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名篇佳作都是作者情动于中,爱憎褒贬溢于言表的产物,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最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更能拨动学生心灵上的情感音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满怀激情,把这些文章中的情传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情的熏陶,在情中学到知识,在情中培养能力。教师力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传情而授知,而说理,而达意。要想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必须有真情,必须注重白身情感的激发,这种真情来源于努力发掘课文中所蕴藏的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投人的重要手段。敬爱的导师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说:“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时当的方式发生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高中课文《陈情表》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让自己感动,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孝情以及整篇文章所流露的真挚情感和生动语言。再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学习本文,领会文意。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好的朗读可以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传神的朗读能表达文章的思想精髓,高中语文第三册中选学了古今中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反复的朗读,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传神的朗读可表达文章的思想精髓,帮助学生理解那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优美的艺术境界。如范读徐志摩的《再别康》,配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让学生感受个人的自由天性与自然景色相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7839.html
本文标题: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问题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