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让作文散发思想魅力

时间:2013-06-07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让作文散发思想魅力

    摘要:学生作文中,语言精美、结构精巧的文章的确不少,而能做到言之有物、让人深刻感受到独特思想魅力的文章并不多见。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思想,而是缺少点燃思想的火把。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社会,从而“耳聪目明”;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表达,从而“心灵手勤”;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博采众长,从而“见多识广”。

    关键词:作文 思想性 探索

    深刻的思想,让作家借助文字,为人类构筑了一座座令人仰望的精神之塔。巴尔扎克也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虽说高中生的作文距离“艺术作品”的标准还有差距,但人们对它的思想性的期待却一点也没有降低。高考考场上,那些流动着即兴的慧解与深刻的思想的文章总是格外受阅卷老师的青睐。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学生作文中,语言精美、结构精巧的文章的确不少,而能做到言之有物、让人深刻感受到独特思想魅力的文章并不多见。如何让学生作文增强思想性?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耳聪目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社会

    如果说生活是一首歌,那么其中有低沉之音,也有高昂之调;如果说生活是一条河,那么这里有微风拂波,也有大浪滔天。只有那些“耳聪目明”之人,即对生活能保持热诚、持久关注的“弄潮儿”,才能聆听到歌曲的起伏,才能观察到河流的缓急,也才能写出有思想的好文章。2008年,上海一名考生描写农民工子女生活的作文能得满分,就因为它展现出该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同年,江苏一位考生在文中对“好奇心”的负面因素加以透视,笔锋直指世俗生活之中的“常人”以“好奇心”填补空虚的精神生活,批判这种令人深恶痛绝的“看客”心理,文章也属当年翘楚;2011年,江苏一位考生将赴考途中见到一家名为“风沙渡”的餐馆的经历引入文章,从对这一名称的思考起笔,然后联系对社会热点“蚁族”现象的分析,也写出一篇视野宽阔的高分作文。这些考生都可谓是“耳聪目明”的:他们关注农民工的生活、世俗的“看客”心理、“蚁族”的生存状态,注意“风沙渡”名称的特别之处。如果他们没有关注生活、观察社会的习惯,这些内容既不可能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更不会激发他们的即兴慧解和独到解读。那些对社会生活冷眼旁观的人,显然难以感受到生活细微的“脉动”,也就难以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了。

    写切己切身的生活,是高中作文的主流。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耳聪目明”的状态,并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英国作家塞缪尔·巴特勒曾说:“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我们能够完成的小事,不久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前的“五分钟演讲”、课堂内容的相机穿插、课后的随笔等,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和生活——大到钓鱼岛事件、“十八大”召开、反腐风暴,小到家人、老师、同学的情绪等。所有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都应该进入视野,进入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挖掘事件背后“潜藏的冰山”,养成梳理、思考的习惯。

    比如,一位学生在《为他撑起一把伞》的文章里,写自己在天修自行车的过程中了解到修车师傅虽然生活艰难(修车收入微薄,妻子瘫痪在床,儿子正在上学),但依然平和、坚强后,有这么一段话:

    他的故事不是我听过最惨的,也可以说不是最感人的,但却如此真实地发生在我身边。

   在这个物欲比那场雨还要大、还要凶的世界里,我想替那些与生活斗争的勇士们撑起一把朴素坚强的伞,让他们不会感觉自己是被城市抛弃的,让他们能继续坚守下去。替他撑起一把伞,替那珍贵的朴素与坚强撑起一把伞。

    从中可见该生的悲悯情怀,亦可见其对平凡人的坚强的由衷敬意。

    又如,在了解到2012年相继在台湾阿里山景区内、四川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广州地铁4号线里均发生了国人为争抢座位而大打出手的事件后,有学生这样写道:

    他们的每一拳都砸向了公民的基本良知……受伤者流走的不光是血,还有对良知的起码尊重……我不知道,这些人的屁股抢到了座位后,他们又让自己的道德坐在哪里?

    始终保持着这份“耳聪目明”,并能将之写进文章,学生的作文便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心灵手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表达

   所谓“心灵”,即指冷静、独立地思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所有活动中。比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我请学生品读了这么一段文字: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学生大多注意到“北京饭店”、“徽因”这两个词语中值得咀嚼的情味:前者可见金岳霖对林徽因生日的重视;后者既能反映他们关系的亲近,又可以表达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敬重。笔者觉得此中“生日”的说法也值得玩味:因为一个人死后,对其生日多会以“冥寿”或“诞辰”来称呼,而大学者金岳霖在林徽因死了几年之后,依然称“生日”,这就“必有蹊跷了”。一经点拨,学生便意识到,“生日”表明在金先生的心目中,林徽因依然活着。这个词还能反映出金先生的痴情、当时隐约的凄凉以及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感伤。

    这样的品读,让学生变得“敏感”、“敏锐”,进而认识到,写作时对词语的斟酌、选择,其实就是情感的流露、思考的深化,日积月累,必能培养深刻的思想。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52176.html
本文标题:让作文散发思想魅力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