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数学课改,从“心”开始

时间:2013-07-07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数学课改,从“心”开始

    摘要: 小学生受其特殊年龄阶段的应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天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并且呈现出较强的模仿能力。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出发,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成为一道历史课题现实的摆在小学数学教学面前。文章认为,小学数学课改抓住了学生的“心”,也就抓住了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改, “心”

    数学自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始终是个难点。小学数学如何适应课改新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心”,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求知欲。

    一、小学数学课改抓住学生的心,要教给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思维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表现内容;强调数学思维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数学课程设置以及内容一定要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更好的与人类活动的印记相结合,使数学课程贴近生活。教给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要教给学生更好的会转换数学思想。这种数学思维方法主要是指运用已经掌握的抽象数学思维将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转化到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储备进行解决的范围之内。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对于遇到稍微比较复杂或者是逻辑性比较强数学题目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问题不能很顺利的解决,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被极大的挫伤;通过这样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的问题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彼此对应的数学思维方法去引导、帮助小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中的对应思维是将两个集合之间的问题建立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把握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数学元素和数学符号,将待解决的问题与已知知识建立一一的对应。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的乘除运算时,可以为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买一支铅笔1元钱,那么买6支铅笔就需要6元钱,买8支呢?在这个例子中,1元钱和一支铅笔、6元钱和6支铅笔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在总价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学生发现了内在的对应关系之后,就会很顺利的找到与数量8相对应的总价格了。小学数学课改背景下,教会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建立清晰的数学思维模式至关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改抓住学生的心,要善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

   小学数学课改条件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息内容更丰富,授课方式更灵活、能够有效实现课堂教学过程及时有效的反馈,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创新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授课方式,能够通过声音、图像、动作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抓住孩子的“心”异常重要。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演示相关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重视学习效果,还要重视学习实际学习过程。当教师在讲解到关于圆柱体面积的时候,就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三维立体技术向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多媒体三维立体技术可以将一个圆柱展现给学生,并将圆柱体的组成结构通过动画裁剪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圆柱体的两个地面和一个侧面,随后将圆柱体的侧面进行展开,那么学生就会很直观的看到一个长方形。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沿着圆柱体的一条高剪开,圆柱侧面还有可能是什么形状呢?”当问题抛出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刚才展示的三维立体展开过程进行自由的发挥和想象,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做具体的动画展示:一把剪刀沿着一个圆柱的一条高慢慢的剪开,呈现到学生面前的是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多媒体三维动画效果能够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小学数学课改抓住学生的心,需要建立一种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善于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离不开师生之间这种互动、交流的融洽情境,离不开教师运用激励、引导、情感的这样一种方式。小学数学课改的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心”,抓住学生“心”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互动性师生关系;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要沿革按照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则是根据教学设置的教学任务在学习教材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这样一来,建立一种融洽、积极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得以体现,更愿意从心里去接受老师、喜欢老师、喜欢数学;如果学生置于一种害怕教师、僵化死板的师生关系下,那么想抓住学生的“心”显然是不可能的。

    抓住学生的“心”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小学数学课改抓住学生的“心”,说到底就是充分从学生现有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使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这就需要不仅要从数学课程自身所呈现的特点出发,同时还需要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例如,当在讲解到《时、分、秒》这一讲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生活情景:先问学生们知道钟表吗?大家肯定会回到知道;然后让一个学生站起来描述一下钟表,当学生描述完毕之后,为大家讲解这样一个故事:在从前有一个钟表妈妈,她有三个儿子,老大个字最并且最烂,长的胖胖的;二儿子做人性情不温不火,身材中等、走路稳稳当当;三儿子做人最淘气、最活泼、最好动。如果三个人比赛赛跑的话,大家猜一猜谁会赢呢?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设置以上情景,形象生动的故事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知识讲解搭建了平台。

    结语

    新的历史条件下,新课程改革为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有助于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教育观念与教育体制的改革,达到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学生质量的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在抓住学生的“心”,从小学生现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小学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抓住孩子的“心”,必须要教给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要善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要建立一种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善于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断天祥.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处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4.

    [2]李定仁,刘旭东. 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 2) .

    [3]黄森强,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04) .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59624.html
本文标题:数学课改,从“心”开始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