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邓小平的“猫论”是国家建设的一项方法论指导原则

时间:2013-02-2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邓小平的“猫论”是国家建设的一项方法论指导原则

    “猫论”是邓小平在国家建设中提出一个著名主张,它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邓小平的“猫论”,其研究的着眼点是中国经济,但研究的重点却是中国发展自身中的本质矛盾及解决办法。因此,就理论属性而方,“猫论”原则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范畴。

    在邓小一乎的国家建设方法论中,“猫论”虽然只属于其中的一个部分,但却是其中最深刻、最生动,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指导我国的国家建设,特别是在指导欠发达地区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重温邓小平的“猫论”这对我们进一步总结过去,指导现在,科学预测国家或地区建设事业发展的未来,实现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复兴大业,均有重大的意义。就此谈一点体会。

    一、“猫论”是防止和克服国家经济建设“左”、“冒”倾向的有效途径。

    “猫论”作为一个俗语,它是一个四川农村民谚。但作为一种思想观点的阐释或比喻,它最早却是由我军著名将领刘伯承所引用的。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我军指导思想曾经度崇尚“洋教条”,打仗一切得按“本本”指挥:若按“本本”打仗,吃了败仗受表彰的。怪事屡见不鲜,若不按“本本”打仗,即使打了胜仗挨处罚甚至被枪毙的事也时有发生。这种“患卖爷田心不痛”的搞法,引起了部队上下的强烈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刘帅便多次引用了“不管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民谚,借以痛斥当年我军指导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以表达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正确主张。

    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为扭转国家经济建设面临的“特困”局面,也引用了猫捉老鼠这句四川民谚。这时,国家建设指导思想中“左”风盛行,工业、农业等主要经济领域先后都出现了盲目追求“高指标”、“放卫星”等脱离实际的急躁冒进倾向。结果,欲速不达,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下降,直接经济损失在当时就达1200亿元;不少农村地区还一度出现过大量的非正常死亡现象,仅1960年死亡率就高达90%,全国人口比上年又净减了1000万。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根据中央调整的总体方针,在这一时期的一些会议上,提出了他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内部生产关系的主张,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他在1962年7月2日、7月7日的两次讲话。尤其是“七七”讲话,最能代表邓当时的主张。在这次讲话中,邓说:生产关系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即“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用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用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同时他还指出,生产建设要充分照顾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殊情况,不要千篇二律,到处都“完全采用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为了说明道理,邓还作了这样的比喻:“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比喻,本是邓偶尔打的一个比方,但由于比方生动、形象,“猫论”一说便不胫而走,成了邓小平激活国家机制,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系列主张的概称而逐渐传播开来。

    由此可见,刘邓都是倡导“猫论,的。但仔细分析,二者针对的问题却各不相同。邓的“猫论”其矛头指向己不再是刘帅当年批评的军事“洋教条”和“瞎指挥”,而指的是大跃进以来国家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浮夸”、“强迫命令”等不良风气。因此,为了区别,有的文章把刘的“猫论”称为“军事猫论”,把邓的“猫论”称为“经济猫论”。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分,就实质而言,刘邓一猫论”的主张都是一致的,即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3765.html
本文标题:邓小平的“猫论”是国家建设的一项方法论指导原则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