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运用“泛灵”心理激发创造性绘画(2)

时间:2013-04-28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运用“泛灵”心理激发创造性绘画(2)

    四、调动各种感官。让绘画成为孩子的心灵写真

     孩子的心灵体验更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有一幅幼儿作品,一座小房子上面黑乎乎一片,问画这幅作品的孩子,孩子解释说:他家附近有一个大房子,上面有一个烟囱,天天冒黑烟,特别呛嗓子!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幼儿在绘画时,已经会运用各种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我们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物体,让幼儿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我们放一段音乐,让幼儿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的感受。我们还给每个幼儿嘴里放一块糖,让他们闭上眼睛,感受糖溶化的过程。让孩子用色彩表现出“甜的滋味”,结果这幅作品是五彩缤纷,没有一幅是一样的……这些尝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积极性,流露出幼儿纯真的心灵感悟。

    五、点石成金:赋作画工具生命力

    我们利用幼儿“泛灵”这一心理特点,让绘画工具也如童话人物般活起来。

    在使用作画工具时,我们把画笔比作“魔术师的神笔”,“跳舞的油画棒”,把线条的走动当成笔娃娃在走路,在滑行,在舞蹈。如在《神奇的线和色》这一内容中,我们以笔的游戏为情景主题,让笔娃娃纷纷登台亮相,—油画棒幼儿园春游了,笔娃娃们来到公园,红娃娃从地上,一路往坡上爬(从下角斜着往对角上画),哎呀!摔了一跤(笔迹往下顿了一顿),终于爬到了山顶;绿娃娃爬上了(笔往上画)。老师看见了说:危险,快下来!绿娃娃“味溜”一声从树干上滑下来(比较陡的线条下行)。不好,裤子被树枝挂住了,伸手把树枝拿开(中途打了个圈);黄娃娃(横行的线条)想找个地方安静吃东西,走到东边(画到纸的右边)觉得太吵,走到西边(掉头画出弧线),草地太潮湿,它又回到了原地,坐下(在出发处绕了几圈条)…接着,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一盒子的笔娃娃去郊游,让笔娃娃们玩出更有趣的花样。由于笔和手的动作,被赋予了生命力和主观意愿,孩子都觉得有趣。线条摆脱了原本纯技能教授时的呆滞、单调,变得灵动、有个性。

    除了油画棒外,还可为孩子们准备了棉签、粉笔、吸管、排笔、微型喷壶,棉花团等。根据绘画主题的不同,通过谊染的语言,让它们变成了仙女的魔杖、精灵宝宝的手指、风娃娃呼出的气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手中拿着的是具有非一般性能的灵物,举手投足之间更自信,亲手尝试操作的欲望高涨。他们迫不及待地让棉签成为仙女的魔杖,在夜空中挥出点点星光,想象吸管是风娃娃的大嘴,吹得梅花的枝丫上红花绽放,把排笔当成洒水车,在马路般的纸上一路挥洒。多样的工具让绘画形式丰富,情景性的启发语言让兴趣和技法自然揉合,不着痕迹地牵引着孩子绘出多彩画面。

   总之,恰当地运用幼儿的泛灵心理,让自由快乐贯穿于整个绘画的始末,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凭孩子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无拘无束地对事物进行感受,结合自己的想象,用独特的语言将绘画表现出来,会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0935.html
本文标题:运用“泛灵”心理激发创造性绘画(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