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运用“泛灵”心理激发创造性绘画

时间:2013-04-28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叶子 点击:

运用“泛灵”心理激发创造性绘画

    “泛灵气自理是幼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现象,它产生于儿童把事物同化于他自己的活动,是幼儿“内在主观世界与物化的外部世界尚未分化时混沌状态的一种表现。”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在绘画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泛灵”现象,就会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

    一、体验快乐。让绘画成为幼儿的一种情绪宣泄

    绘画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自我表达,更是一种情感宣泄。

    幼儿经常无意识地乱涂一些线条或随心所欲地画一些无规则的图形,其实他并不是对这些线、形,感兴趣,而是享受用笔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无论画得好不好都会感到快乐和新奇。所以在日常美术活动中,不要为所谓的“学画画”而机械地教,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打破传统观念,而幼儿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若以像不像为标准,孩子们的画就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就会失去童真、童趣;如果教师以“快乐”为标准,孩子们就会自由的宣泄自己的情感,任意发挥他们的想象,这样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让绘画成为孩子想象的源泉。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幼儿发挥艺术创造和艺术才华的最好园地,在绘画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允许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海阔天空翱翔,各种奇妙、瑰丽、新颖诱人的画面就会奇迹般地出现在他们的笔下,而且以其强烈、浓郁的感情色彩迅速地感染着人们。幼儿天真的想象是无比大胆和奇特的,也是极其纯洁而美丽的,如果强硬地逼迫幼儿学习绘画,他们就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感及想象,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幼儿绘画时,要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孩子进行快乐的想象创作,如:请小朋友来做一次异想天开的实验,把人的头、身体、眼睛和手,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地、随心所欲地重新组装,想怎么装就怎么装,可以把手装在头上,可以把眼睛装在手上,让幼儿的想象力插上自由的翅膀,告诉幼儿把你心中所想到的、奇奇怪怪的、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通通都画出来,只要是自己创造的,老师都会说好。结果,孩子们画出嘴上长出了手,翩翩起舞;月亮上长出了长头发,又细又密,五彩缤纷。每一条直线,每一根弧线,每一个图形,都倾注了孩子的快乐、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创造。《月亮上面荡秋千》、《要让母鸡每天生五个蛋》都是典型的泛灵作品。每一幅作品都那么令人感动,都是孩子心灵真实的、完美的体现。

   三、注重创造氛围,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

    绘画是幼儿的重要体验,也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切忌用成人的标准和挑剔的眼光对幼儿的作品加以否定。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幅作品,教师都不要横加指责,更不要给幼儿过多的绘画模式的训练。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幼儿营造一种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更自由、更从容地绘画,创作,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与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主观情绪化的手法来激发幼儿的泛灵心理,让幼儿把外物同化到自己的活动中去,用自己的心理体验去对待外物,给所做物体注人生命注人热情。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的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创设积极良好的创造气氛,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画太阳公公、向日葵小姐、仙子、狼外婆、黑猫警长等等,容易激起孩子的泛灵心理,从而产生对绘画的兴趣。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范文]   [德育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0935.html
本文标题:运用“泛灵”心理激发创造性绘画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