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中国社会史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

时间:2013-05-14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丫丫 点击:

中国社会史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

组织中国社会史系列学术讲座,并出版讲演集。为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从1996年起,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中国社会史专题学术演讲,每学年七讲,对三年来已进行的讲演内容结集出版,计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台北馨园,1998),《中国历史上的生活方式》(台北馨园,1999),《二十世纪社会中国社会》(台北馨园,2000) 。

形成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中国社会史方面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梯队。我们分别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开设“中国社会史研究”课程,还有相关的选修课程;冯尔康教授负责博士生教学,常建华教授负责硕士生教学,孙立群、阎民副教授除承担硕士生课程外负责本科生教学。

形成了教材体系。已有教材性质的多部著作,如(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清人社会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士人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社会结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发表了不少具有教材性质的论文。编写了新的研究生教材《中国社会史通论》,这是教育部立项教材项目,由冯尔康教授主编,目前已列出大纲并撰写了部分内容。

在完善中国社会史研究课程体系的尝试中,我们的工作其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建设。社会史学作为现代新史学兴起于西方,它提出了许多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这无疑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展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其根源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并不能完全适合中国。我们强调消化和验证国外社会史理论,并从中国本土出发着手理论建设。

强调学术信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年以来,我们比较重视从资料出发归纳并研究问题,现代学术规范更要求从学术史的定位提出问题并给予学术评价。在发展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把信息视为资源,要求密切重视学术动向,站在学术前沿。

推进素质教育。断代史的教学体系尽管有种种长处,但其利于专而弱于通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社会史学强调长时段、整体观,有助于改变这一缺陷。我们加强通才教育,要求同学扩大知识范围,学习和掌握现代社会科学,改变知识结构,在更宏观的视野中思考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46584.html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史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