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记诵,提离语文能力的条件

时间:2013-01-19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记诵,提离语文能力的条件

    心理学家强通学习过程中知识“保持”的重要性,是很有道理的。语文教学中的记诵,正是知识‘保持,的重要阶段。学生理解了课文,并不等于已经占有了。青少年时期,脑的记忆和感知功能好,应该让学生在“口诵心惟”口上下功夫,通过朗读、暗诵、默记,去占有文章中的语言材料,领会其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从中吸取养料和经验。

    我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记诵,朱熹提倡熟读精思,就是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积学以储宝”,也说的是这个道理.语文这种工具,总是伴随着某种思想感情的,要掌握和运用它,仅仅靠理解,而没有实际占有,是无法掌握和运用的。只有通过熟读记诵,才能储备供自己写作用的‘宝物,。学过的课文,不经过熟读记诵这一阶段,终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但是,忽视记诵的现象,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记诵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理解”通向“运用”的梁,忽视和丢掉了这一环,实在是在“断桥”,学生如不能把理解了的东西化为己有,头脑空空,一到“运用”时,便乱翻乱找,东拼西凑.

    强调记诵,特别是强调背诵,有人怕沾“死记硬背”之嫌,可以说是因噎废食了。我们应该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能轻视在理解基础上的记诵。当然,象古人那样去背书,不仅时间不允许,也是不必要的。但是,让学生熟读记诵一定数量的文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要抓住记诵这一环,就要煞住太盛的讲风,不能再让无力、无味的讲解充斥课堂,也不能再让在抽象概念上绕圈子浪费时间了。应该还给学生诵读、默记课文的时间,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读课文。有些典范文章,应该让他们反复记诵,烂熟于心,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使其义皆若出自晋之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吸取养料和经脸。有些千锤百炼的名篇,也该让学生背诵如流,化为己有。针对目前忽视记诵的现状,有人曾想搞这样的试验:课堂上只在必要时点拨、指导,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抄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非逼学生读书不可!这在

    一些人看来,也许是气话。或者是开玩笑。然而,谁也不会否认这是革除初中语文教学时弊之谈,尤其是在一些普通中学里。究竞能有多少学生实实惠惠地坐在那里,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

    事实证明,那些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有记诵功底的学生。应该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多记一些东西。

  [德育论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7322.html
本文标题:记诵,提离语文能力的条件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