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时间:2013-01-25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两大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的动机、兴趣、意志及环境等,它是成才的决定因素。智力因素必须通过非智力因素而起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许多事例充分表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但碍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对智力起维持调节的作用。因此,从非智力因素人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调动学生积极的内驱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受一定的学习动力的推动,这种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叫学习动机。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提高对目标的吸引力,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其次,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有的学生学习差,可能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并与学习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例如:一位学生不爱学习却很喜欢作画,于是,教师就利用他会作画的特点,吸收他参加班内课余活动小组,让他画报头,然后让他组织一期有关学习问题的稿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他作画的动机逐渐迁移到学习上来。后来,这个学生在学习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学习成绩令人满意。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在教学中,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它可以激发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进而使之转化为内在的志趣,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达到入迷的程度。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应在教前设趣。学生上课是一种有目的的求知活动。多数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这节课老师会讲些什么?”的心理,所以,每节新课开始时,从课题及教学目的入手,设计一些悬念式的、情境式的、激情式的引入新课的方法,巧妙地把本节教学要求告诉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语文第十二册《风》一课的时候,设计了情境式方法引入新课。因为正是春天,窗外刮着大风,于是,我改变了平常上课的模式,先把学生领到室外,让学生观察一下天气情况,顿时,学生们兴致大发,结果,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极佳。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9318.html
本文标题: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