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备课说“要”

时间:2013-01-26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备课说“要”

    教师每天都要备课。备课,对老教师来说,无疑是轻车熟路,但也应该注意创新。对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讲,似乎并不那么简单。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备课,应备些什么?我认为主要应抓以下几方面:

    一、要备“大纲”

    备“大纲”,就是要掌握教学的准则。《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任务、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及有关注意事项,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把尺子。我们进行教学不能脱离它另搞一套。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先学习“大纲”,掌握它的总体精神,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教材间的系统性、连贯性,做到底数清楚。如果不细心研读“大纲”,甚至抛开它不管,孤立地就文教文,见本讲本,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只有熟悉教学大纲,了解分册说明,才能针对教学对象,顺利进行教学,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大纲”必须反复读和用,时刻把它作为“案头之资”。

    二、要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要教师吃透课本。中学语文教材是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编写的,它既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连贯性,又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以初中教材为例,就读写能力的训练要求来说,初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初二着重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初三着重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从记叙、说明到议论,具体体现了初中学生一般心理发展过程,符合他们从形象思维列逻辑思维心理发展过程。所以,教师不论教哪个年级,都需要先通读全套教材,了解教材间的知识序列,以便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才教学,避免随意性。尤其是教材的具体篇目,更要深入研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摸清文章的脉络。即使一些词语也要探究一番,做到钻进去,走出来,这样才能抓住教材的实质。突出重点、难点,真正驾驭教材。

    三、要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要教师“目中有人”。缺乏经验的老师,备起课来,往往着眼于把精力集中在钻研课文查找参考资料上,总是考虑如何把字、词、句、篇讲深讲透,而很少想到学生怎样学才有益处。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教学思路,难免形成教师唱独角戏的“满堂灌”,尽管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学生的反应却是兴味索然。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力的积极性。”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首先是针对教育对象,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不管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何,照本宣科,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要使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里都能获得最大量的语文信息,教师就必须熟悉所教的学生。如果忽视了学生这一关,教师的主观愿望再好,而教学却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求过高或过低,内容或深或浅,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备“参考”

    备参考,就是要教师消化‘’参考”,做“参考”的主人。有这样一些教师,平时舍不得花气力研读“大纲”、领会教材,教学时把“参考”(特别是教学参考书)当成拐棍。离开“教参”写不出教案,上不了课。备时。未着课文,先查“参考”,写教案抄“参考”,讲课背“参考”,备课成了“背课”,教师甘为“参考”的奴隶。这种懒惰的备课态度实在是教学的大忌。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19612.html
本文标题:备课说“要”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