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民族理论教学与民族和谐精神培育

时间:2013-02-21 来源:无忧教育网 编辑:淡淡 点击:

民族理论教学与民族和谐精神培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变,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为宗旨的民族理论课,教学和科研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民族院校专业学科的调整,民族理论课在各民族院校大都由以前的72学时缩减到目前36学时。为此,各兄弟民大、民院都结合各校实际,对民族理论教学进行了相应改革和探索。如2005年秋季开学,西南民大把民族理论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请有关民族理论教师为05级新生作题为《56个民族56朵花—共同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大学》的演讲,受到学生热烈欢迎。该校2005年首次招全了56个民族的大学生,和睦民族大家庭的合影还上了新华网。为加强民族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中南民大制定了学生实践课成绩评定办法。云南民大、西北第二民院等为解决民族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经费,由主管书记和院长协调,每年按生均10-15元的比例拨给专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所有这些,都为我校进一步加强民族理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和科研,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贵州都需要民族和谐精神的支撑,而民族理论教学是传播民族和谐理念,培育和塑造民族和谐精神的主渠道。在当前和今后的民族理论学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重要阵地,加强民族和谐理念传播和民族和谐精神的培养,为各民族大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塑造和谐的精神家园莫定良好基础。

    首先,构建和谐民院和和谐贵州,必须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科学民族观,树立科学民族观是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武器,也是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的有力武器。民族观教育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无论在内地,还是在边张,无论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人力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民族学院的学生,一般由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民族构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由于各民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比普通院校更为复杂,除了一般同学关系、人际关系外,还要协调民族关系。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除了一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外,还必须结合民族院校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进行更有现实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国家观教育。民族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具备正确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和基本民族理论素养,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次,构建和谐民院和和谐贵州,需要认真发掘和有机整合民族和谐的思想资源。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着追求民族和谐的思想惫愿,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思想家都曾提出过民族和谐的思想主张。在贵州世居各民族的文化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民族和谐思想资源。中华民族在人际关系中强调,和为贵,和衷共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求同以共生共长,存异以相辅相成,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中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种民族和谐思维,是建设多民族和谐社会宝贵的思想源泉。加强民族和谐思想的发掘研究和传扬,将为民族理论教师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提供大量宝贵素材。这有利于加强我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提升民族理论学科地位:使学生提高民族理论素养和民族和谐能力;为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构建多民族和谐贵州,不断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词]   [德育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专题]

本文地址:http://www.edu399.com/lw/jy/23794.html
本文标题:民族理论教学与民族和谐精神培育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